超强台风“桦加沙”正以稳定速度逼近广东沿海,预计将于9月24日登陆,带来极端天气影响。作为今年全球风王,“桦加沙”不仅强度超群,还与冷空气联手制造强降雨,波及范围可能覆盖十余省份,华南局部地区雨量或达极端水平。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台风,广东如何启动超常防御?各地应对措施进展如何?本文为您详细解析。
台风“桦加沙”最新路径:24日登陆广东沿海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程正泉介绍,台风“桦加沙”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后,持续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北方向移动。截至23日21时,其中心距离珠海、澳门一带沿海约29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仍维持超强台风级别,7级大风半径覆盖400公里范围。
程正泉进一步分析,台风预计在23日晚继续以20公里时速逼近珠江口,24日早晨转向偏西方向移动,最终可能在24日中午至夜间于珠海至湛江一带沿海登陆。值得注意的是,“桦加沙”存在随时登陆甚至多次登陆的可能性,防御形势极为严峻。
广东气象局发布巨灾防御提醒:强度或超“天鸽”“山竹”
程正泉对比历史台风指出,2017年“天鸽”和2018年“山竹”均以强台风级别登陆广东,但“桦加沙”的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可能更甚。他强调:“‘桦加沙’登陆时强度可能超过前两者,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或更严重。”为此,他呼吁受影响地区居民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措施,台风影响期间做到“人不出门、车不上路”,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广东茂名率先实施“五停”措施,近8万人完成转移
截至23日21时,广东茂名已全面启动“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措施。总台记者成颖杰在茂名市博贺镇博美小学临时安置点看到,转移群众登记后可领取面包、饮用水和方便面等物资,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也在此值守提供医疗保障。据统计,截至23日20时,全省已设立2200余个临时安置点,完成近8万人转移。
此次转移重点针对四类人群: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沿海易受台风影响区域的居民、铁皮棚户居住者,以及身体不便的残疾人或高龄独居老人。
广东全省预计转移百万人员,防台工作有序推进
作为防台经验丰富的省份,广东此次仍面临三大挑战:快速排查需转移群众、动员村镇干部劝导居民至安置点、保障安置点人员和物资充足。截至23日17时30分,全省应转移人数达135万,已转移104万,防台工作正高效推进。
海上陆上双线防御,全省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汛旱风灾害救援处赖先龙介绍,前期防御已按“海上优先、陆上跟进”的顺序展开,组织渔船回港避风,督促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平台人员上岸。当前重点工作包括:强化海上防风措施,确保在港船只和上岸人员安全;加强陆上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全省21个地市逐步落实“五停”;统筹应急、海事、水利等部门力量,预置23艘大型救助船、11.7万名抢险队员及9.4万台(套)装备,全面备战抢险救援。
超常规应对:全省动员,防风Ⅰ级响应启动
赖先龙透露,广东省于23日上午发布全省紧急动员令,号召动用一切资源投入抢险救援。同日10时,省防总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为防风应急响应最高级别,凸显防御形势的严峻性。目前,全省21个地市、121个县区均已启动防汛防风应急响应,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防范台风影响。同时,广东联合港澳部门加强监测预报信息共享和抢险救援协作,构建跨区域防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