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9月24日电 (祁增蓓) 9月23日农历秋分,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青海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拉开帷幕。这场融合农耕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盛会,不仅展现了高原农业的丰收图景,更见证了青海冷凉蔬菜从田间走向国际市场的“出圈”加速度。
图为2025年青海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现场。(祁增蓓摄)
海东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年均日照时数达3180小时,昼夜温差超12℃,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形成天然“硒库”。这种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出品质卓越的冷凉蔬菜。据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振霞介绍,当地已形成“川水特色产业、浅山旱作产业、脑山绿色产业”三大产业带,特色农作物占比超86%,冷凉蔬菜品种达248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
自2023年青海冷凉蔬菜首次直供香港以来,海东市农产品“朋友圈”加速向国际延伸。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海东冷凉蔬菜出口量达1905吨,同比增长1.4倍,占全省同期出口量的89.9%,产品已进入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及中亚多国市场。“我们的西兰花、甘蓝等品种在东南亚市场供不应求。”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殷亨莲透露,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式”模式,全县2万余户农户参与生产,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图为“青海土特产推荐官”在丰收节现场直播推介农产品。(祁增蓓摄)
丰收节期间,首届“青海供销·直播助农”大赛同步启动,16支参赛团队携牦牛肉、黑枸杞等300余种高原特产亮相直播间。通过“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模式,单场直播吸引超50万人次观看,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张振霞表示,未来将深化“电商+物流+冷链”体系建设,力争三年内打造5个亿元级农产品出口基地。
图为首届“青海土特产推荐官”直播大赛现场。(祁增蓓摄)
从高原田间到国际餐桌,青海正以特色产业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场丰收盛会不仅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更为高原农产品走向世界搭建了重要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