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忻州9月30日电 题:雄忻高铁万吨T构梁体空中合体:见证中国基建奇迹
中新网记者 陆祁国
9月30日凌晨,山西忻州定襄县寒意渐浓,朔黄铁路线在晨曦中静静延伸。5时30分,这条平均每6-8分钟就有一列重载列车通行的能源运输干线全线停运,为一场高难度的空中“芭蕾”让路——雄忻高铁山西段同河特大桥跨朔黄铁路转体梁施工正式启动。
当日,由中铁三局承建的雄忻高铁山西段4标同河特大桥,两组重量均超万吨的T构梁体以“双向奔赴”的姿态,仅用时102分钟便完成33°逆时针旋转,最终精准合体。这一壮举不仅创下山西省内首座不等跨跨越铁路转体桥梁的纪录,更展现了我国高铁建设的顶尖技术实力。
精密部署:毫米级平衡控制确保万无一失
30日5时整,同河特大桥跨朔黄铁路转体梁施工现场,数十名工作人员列队完毕。施工负责人随即召开班前会,对转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最后梳理。“此次转体,容不得丝毫闪失。”中铁三局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文强调。
据介绍,此次转体的桥梁段落是雄忻高铁全线跨度最大(桥体全长273.7米)、转体重量最重(约2.3万吨)的连续梁。该桥体由5#、6#墩两组T构梁组成,其中5#墩T构梁两侧长度不等(一端74米,一端72.85米),重量差异显著。“桥体如同巨型‘跷跷板’,平衡控制不当易导致倾覆或梁体变形。”李文指出,要实现同步转体且精准对接,平衡控制需达到毫米级要求。
为确保转体精准,项目部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精确计算牵引力与安全系数,完成梁体称重,并对T构梁两侧进行配重调整。同时,通过5°试转采集12项关键参数,建立动态修正模型,为正式转体提供数据支撑。
5时30分许,两组T构梁的各8个工作组全部就位。长146.85米、重12032.5吨的5号墩T构梁,与长104米、重11656.024吨的6号墩T构梁,两个庞然大物静待关键时刻。
命令下达:空中“芭蕾”进入倒计时
“现场施工负责人吗?我是驻站联络员刘媛媛,调度命令已下达,请查收。”
“收到,现在核对调度命令……”施工负责人与驻站联络员的对话,标志着转体进入倒计时阶段。
“5号墩防护人员已就位,无列车通行,可以作业。”“6号墩防护人员已就位,无列车通行,可以作业。”对讲机中接连传来报告声。随后,总指挥高洪奎的声音在16个工作组间传递:“北京时间2025年9月30日5点48分,跨朔黄铁路(72+128+72)m现浇连续梁转体施工开始。”
“现场负责组收到!”“转体操作组收到!”“技术保障组收到!”……各组回应声在对讲机中有序交替,宛如音乐节目前乐器调试的序曲。
项目负责人余海鹏介绍,转体梁跨越的朔黄铁路是国家重要能源运输通道,平均每6-8分钟就有一列重载列车通行,且邻近既有线施工安全管控标准极高。为确保铁路运行安全,这条能源运输干线已于5时30分全线停运,其后4个小时成为转体施工的“天窗”期,要求9时30分前必须完成转体。
转体启动:“巨无霸”的精密“舞蹈”
“5#墩T构梁、6#墩T构梁转体操作组,分别启动油缸并报告启动情况!”高洪奎发出指令。
“5#墩T构梁收到,油缸已启动。”“6#墩T构梁收到,油缸已启动。”随后,技术保障组和测量监控组报告设备安装情况和原始数据采集情况,一切准备就绪。
“转体操作组启动转体张拉工作,要求牵引角速度不大于0.01rad/min。”高洪奎发出核心指令。
“技术保障组收到。”“测量监控组收到。”“牵引组收到并启动牵引转体施工。”5时48分,转体正式开始。
5#墩和6#墩基坑内,各有24根粗大的钢绞线与液压牵引系统相连。“钢绞线正在被液压牵引系统一点一点‘抽’出,说明转体正在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进行。”余海鹏解释道。这一刻,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
精密操控:毫米尺度上的“雕刻”
6#墩附近的临时指挥部内,雄忻高铁跨朔黄铁路同河特大桥转体北斗监控系统大屏上,关于转体的各项实时数据持续变化。
6时0分,5#墩当前角度为10.96°,剩余角度22.04°;6#墩当前角度9.96°,剩余角度23.04°;
6时15分,5#墩当前角度22.29°,剩余角度10.71°;6#墩当前角度21.92°,剩余角度10.08°……
“测量监控组报告,测点标高变化正常,在允许范围,姿态正常。”“转体操作组报告:转体系统一切正常。”对讲机中的报告声此起彼伏,各组紧密配合,监控着转体过程中的毫厘之变。
“转体操作组、测量监控组注意:梁端平转接近设计位置2.0米,牵引组降低平转速度;梁端平转至持续牵引结束点,张拉牵引暂停。”6时46分,高洪奎发出转体施工减速指令。
最紧张的时刻到来——点动施工开始。“剩余角度只有1度,剩余弧长只有2米,必须改为‘点动’牵引才能确保梁体不会被‘转过了头’。”高洪奎说,每一次点动都意味着桥体向设计位置更近一步。
“启动第一次点动:点动20秒。”“启动第二次点动:点动20秒。”……随着点动时间从每次20秒逐渐缩减到10秒、5秒、3秒,调整越来越精细,如同在毫米尺度上雕刻。
“启动第20次点动:点动3秒。”7时30分,随着最后一次点动结束,对讲机里传来报告声:“5#墩梁体转体完成,球铰已锁定!”“6#墩梁体转体完成,球铰已锁定!”
此时,初升的太阳恰好将光芒铺满“合体”的桥面。晨曦中,同河特大桥与下方的朔黄铁路静静交汇,跨越102分钟的“空中芭蕾”圆满落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