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17辆报废火车193.5万起拍:报废标准与再利用全解析

时间:2025-09-18 15:09:11 来源:央广网 作者:于晓艳

近日,某线上拍卖平台上架了一组特殊拍卖标的——17辆报废火车单层客车,将于9月19日上午10时以193.5万元的价格起拍,拍卖机构为沈阳铁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平再生资源管理所。与此同时,另一批12辆报废火车单层客车也将以145.9万元的价格起拍。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火车也能被拍卖?什么样的火车会进入报废流程?报废后的火车又有哪些再利用方式?

报废火车拍卖流程与规则

根据拍卖平台信息,本次拍卖标的物的实物以现场交付为准。交付前,处置单位会对车辆走行部位进行破损处理,确保买受人不得将车体用于运输生产,不得修复走行部位上线使用,更不得境外输出。拍卖平台工作人员刘女士介绍,竞买人需自行前往标的物所在地提货,可选定沈阳铁路局管内就近线路,由处置单位推送至指定地点后交付。

“竞买没有其他特殊要求,但竞买成功后需要自提。处置单位可以帮忙送一段,但必须在沈阳铁路局范围内。如果后续涉及铁路线交接,费用需买受人自行承担。”刘女士补充道。

记者查询发现,沈阳铁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平再生资源管理所从今年三月就开始拍卖报废火车,标的物涵盖单层/双层硬座/硬卧/软卧客车,数量从1辆到17辆不等。即将竞拍的“报废火车单层客车17辆”和“报废火车单层客车12辆”,是数量最多、起拍价格最高的前两位拍卖标的物。截至17日晚10时,拍卖平台显示,“报废火车单层客车17辆”已有119人设置提醒、超过3300次围观。

火车报废标准:年限与价值双重考量

那么,火车报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国铁南昌局福州车辆段技术科工程师吴福民介绍:“我们一般实行按使用年限强制报废。对达到设计使用寿命的铁路客车,会实施降速使用或转为局管路用车使用;使用年限累计达到45年就强制报废。此外,铁路部门还可以对结构腐蚀严重且无修复价值的客车实施鉴定报废。”

国铁太原局太原车辆段技术科业务主管王磊进一步解释,普速客车的报废年限有明确规定:搭载旅客上线运行的车辆严格控制在30年以内,用作工程建设的车辆使用寿命为45年。这意味着,服役30年的客车会经历一次功能性“变身”,再运行15年后正式退役。而“无修复价值”的具体标准是:车体需要维修更换的部分成本超过造价三分之二,或者预期修理后车体状态依然较差、无法再满足使用要求。

王磊透露,近些年,太原车辆段曾向河北、安徽及省内大同、侯马等铁路工程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出售报废车辆,这些报废车辆主要用于旅游景区布景、民宿餐厅经营。

报废火车再利用:从“工业古董”到网红打卡地

按照年限推算,眼下的报废火车大多是人们记忆中的“绿皮车”。市场化处置后的这些“工业古董”,在彻底去除原有运行功能后,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市民和游客在景区、园区等场所中能偶遇的一道风景。

一家为报废铁路机车提供设计方案和改造落地的企业负责人郝金喜认为,火车其实是一种集成建筑物,能在很多领域和场景中实现再利用。“最早是用在房地产行业的接待中心、售楼处,后来也有很多学校在用。然后是一些商业街,做餐饮、酒吧;还有一些景区,特别是乡村景区,如果有稻田,就放上十节八节;在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用火车厢做酒店……它是一个很出片的网红打卡装置。”

报废火车的改造要经历哪些环节?郝金喜介绍:“第一步是完成拍卖,取得火车的合法购买权;然后要在铁路的存放场地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们装上运输的汽车,这是一种很大的特种汽车,通过公路运输到目的地;在目的地,要把所有的轨道等设施做好,把火车厢放在轨道上,然后开始对外立面进行改造;外立面改造完成后,再对内部的装修进行设计改造;做完这些以后,还要做很多的景观,以及配套的设施、水电。”

郝金喜透露,报废火车再利用在全国的市场容量大约为每年300节;根据适应不同场景的功能性需求,改造一节车厢的费用通常在10万元至60万元之间。当然,这类改造也面临诸多挑战。

改造挑战与文化价值:修旧如旧,延续铁路记忆

古艺术家居博主石兴林就把他的家居馆开在了六节报废火车里。在他看来,相比亲自做展厅设计,对既有火车空间的改装难度更高。“最初我们去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想着在火车这个空间呈现家居,应该还是比较吸引眼球的。我做的是古董类家居,这种风格和老火车还蛮融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火车和普通的空间不太一样,它的承重、基材都不一样,家装或者工装都是在墙面上、用混凝土,火车则是铁皮等材料,所以在装修过程中也要考虑耐受性的问题。”

石兴林在成都经营的这家特色家居店,其所在园区曾是一个货运集散中心,如今在当地精心打造下,已经转型为一处充满怀旧氛围的火车主题公园。同样的思路也在80后火车爱好者杜超晶的脑海中萌生。北京的文化产业园区朗园Station,前身为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北京纺织仓库,杜超晶通过拍卖买下四节报废火车,把它们放置在园区内保留的当年运输布匹的火车轨道上,改造成了一家特色餐厅。

“年代感的东西一定还要在。比如说标有儿童限高、载客量的这些老标牌,我都留着;火车上原有的卫生间、门都没有进行改造,只不过又多加了一层板,让它变得好看一点;钥匙还是当年的内插式六棱钥匙;以前火车上的小风扇全部保留,还是安装在了车顶;连火车上最古老的烟囱,都做成了烤肉的炙子。”杜超晶介绍道。

一位资深火车迷向记者透露,一些回收公司在对报废火车进行翻修时,可能抹掉或改变了原有编号,火车虽然在外观上得以焕新,却也难以再通过这些有效的“身份证明”去考证它的服役史,这无疑是一种遗憾。毕竟,铁路工业的故事与记忆,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改造后带来的文旅经济效益或许同样重要。

作为有着强烈火车情结的餐厅主理人,杜超晶和身边的资深火车迷们有着相似的感受。在她看来,报废火车的再利用更像是一个修文物的过程,“对这些宝贵的工业遗产修旧如旧,才能让承载着铁路记忆的金属空间以全新姿态延续它们的旅程。”

“来我们这边就餐的人群,很多都是父母带着孩子,而父母以我们这种80后、90后居多。在那个年代,火车是拉你回家的。有些小孩还没有坐过这些绿皮车,都是乘坐高铁、动车,父母就会带他们来看,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的火车,再在车门口拍拍照,这也相当于让孩子们去感受中国的发展。”杜超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