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形意拳:千年传承的非遗瑰宝,刚柔并济铸武魂

时间:2025-10-15 10:0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社太原10月15日电 题:形意拳:千年传承的非遗瑰宝,刚柔并济铸武魂

中新社记者 杨杰英

“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当晨光初染晋商故里,太谷老城的四合院内,94岁的形意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光华正在练拳。他声音洪亮,拳风裂空,一招一式尽显千年武学的厚重底蕴。

形意拳传承人宋光华展示招式

发源于山西太谷的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以“形松意紧、硬打硬进”著称,其打法如雷鸣电闪,变幻莫测。2011年,这门承载着中华武术精髓的拳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光华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用一生践行着“三体式”站桩的功夫——当年晋商押镖走西口,正是凭此夜宿荒野、听蹄辨险。

形意拳的哲学根基深植于“阴阳五行”理论,将丹田、三才、六合之理融入拳法。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邵建功指出:“三体式是入门根基,通过站桩实现外静内动,求得六合浑圆整劲。”而宋氏形意的秘传功法“内功盘根”更被传练至精深可腾空冲云,彰显其刚柔相济的独特魅力。

山西大学副教授指导学生练习形意拳

“与太极不同,形意主刚,但最终需刚柔相济。”宋光华强调。其长子、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会长宋宝贵补充道:“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这一特性使其突破传统门规限制,如今已在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设立协会,弟子遍及欧美与东南亚。

白俄罗斯雕塑家斯利日·叶夫根尼的故事便是例证。自2005年在圣彼得堡学习宋氏形意拳后,他多次赴山西太谷深造。“师爷宋光华和师父宋宝贵倾力相授,让我对中华武术着迷。”他坦言,外籍弟子最难掌握的是“心与意合”——那正是中国武术的魂。

形意拳的现代传承同样亮眼。2024年第九届莫斯科武术明星大赛中,中国选手李文仲斩获男子组形意拳、形意剑双金,袁胜燕获女子组银牌。在形意拳创始人姬际可的故乡山西永济,67岁的姚新展每天清晨坚持练习:“以前身体不好,现在站桩半小时轻松,劈叉下腰都不在话下。”

当地文旅部门更将形意拳打造为经济新引擎。永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薛翠凤介绍,通过举办形意拳大赛、推出“赛事+旅游+体验”套餐,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旅游”的联动效应。而山西百所中小学已将形意拳列入课间操,让千年武魄以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劈拳如斧开山岳,崩拳似箭透层云。形意拳,这颗中华武术的璀璨明珠,正以刚柔并济的姿态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