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0月19日电 (张强 张俊 付敏)秋雨如丝,轻轻拂过杨振宁旧居的青砖灰瓦,也浸润了每一位前来悼念者的衣襟。在这片承载着深厚情感的土地上,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并肩而立,共同缅怀一位科学巨匠——杨振宁。
10月18日,当得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后,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古南街的杨振宁旧居,迅速成为了当地民众自发悼念的场所。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合肥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这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杨振宁旧居,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曾是杨振宁少年时期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了他起居休憩、苦心向学的青春岁月。
走进旧居中厅,墙面展板上的一张杨振宁照片吸引了古稀之年的合肥市民张惠珍的目光。她久久凝视,感慨道:“杨先生是我心中的灯塔,他的科学精神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旧居后厅里,一间复原的杨振宁少年时期卧室格外引人注目。2001年,当杨振宁重返旧居时,他深情地回忆道:“我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煤油灯下学习的,真是难忘啊。”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少年求学时光的怀念,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坚守。
旧居旁的商铺老板孙杰,从小在三河古镇长大。他闲暇时总爱到几步之遥的旧居转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他说:“杨振宁是从这巷子里走出去的大人物,他把最顶尖的科学理念带回了国,为咱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铺了路、引了光。”
一位前来悼念的合肥市民深情地说:“杨振宁并没有离开,他只是回到了物理学中最美丽的公式里,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