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曾公开表示,与杨振宁的决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
在物理学界,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名字如雷贯耳。两人曾携手攻克宇称不守恒定律,共同摘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成就至今仍被视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然而,这对曾被国际学界誉为'黄金搭档'的物理学家,却在1962年因学术理念分歧走向决裂。李政道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以'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形容这段关系的破裂。他坦言:'我们共同开创的领域本可以走得更远,但个人矛盾阻碍了更深入的探索。'
据《李政道传》记载,两人决裂的直接导火索是1962年《物理评论》期刊论文署名顺序争议。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科研方向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分歧。杨振宁主张建立系统化理论体系,李政道则更关注实验物理的突破性创新。

这段学术公案对中美物理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某表示:'两位大师的决裂,导致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出现近十年的方向性迷茫。'而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主任约翰逊教授则认为:'他们的分裂客观上促进了统计力学与粒子物理两个领域的独立发展。'
时至今日,学界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指出,个人恩怨不应掩盖他们对现代物理学的共同贡献;也有声音认为,若两人能持续合作,中国科学界或许能更早诞生下一个诺贝尔奖级成果。
正如李政道在2006年致杨振宁的生日贺信中所写:'我们的争论属于科学,但遗憾属于历史。'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学术传奇,至今仍在提醒着世人:科学进步既需要天才的碰撞,也需要包容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