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往往最难听,但也最能戳中要害。9月18日,在中青联U13男足决赛结束后,日本教练内田润的一番话,再次将中国足球青训中的核心问题暴露无遗:中国年轻球员目前最需要提升的,正是个人技术的精细化与扎实度。
内田润的评价直白而犀利。他指出,中国年轻球员在比赛中过度依赖身体优势,却忽视了脚下技术的磨炼。决赛场上,身高超过1米8的小球员屡见不鲜,甚至不乏接近1米9的“高个”。然而,当球员进入更高年龄段后,身体条件带来的优势会逐渐弱化,速度与对抗不再成为“碾压”对手的利器,最终决定球员上限的,仍是停球、传控、射门等最基础的技术动作。
这些话虽然刺耳,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足球的顽疾。在中超联赛和国家队的比赛中,“停球5米远”的失误屡见不鲜,许多球员在场上依赖蛮力跑动,却缺乏对球权的精准控制。究其根源,在于青训阶段未能打好基本功,导致成年后技术短板难以弥补。若青训体系继续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成绩和身体优势,中国球员的技术缺陷将永远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
事实上,中国足协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多支国字号青年队聘请了日本教练,例如U16国少的主帅浮嶋敏,以及最新一期U14国少训练营的主帅加藤龙儿。他们的目标是将日本青训中注重细节、强调技术的方法引入中国,帮助年轻球员在脚下技术上取得实质性进步。然而,技术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和持续的耐心投入。
内田润的话虽然难听,却极具价值。中国足球最缺乏的并非身高或速度出众的球员,而是能够通过脚下技术掌控比赛、解决问题的核心球员。如果足协真心希望改变现状,就必须将青训重心回归到基本功的培养上。能否真正吸收日本青训的精髓,将决定未来十年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