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1日,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国庆节的欢庆氛围中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悄然住进了医院,他的生命已悄然步入最后四个月的倒计时。
这位老人便是李宗仁,而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他第三任妻子胡友松。
此时,距离李宗仁生命的终点仅剩四个月。那么,在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波折呢?

最后的时光
入院后,医生对李宗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此前,他已两次接受直肠癌手术,癌变组织已被成功切除,且未见复发迹象。
然而,李宗仁多年前便患上了肺气肿,进而影响了心脏功能,目前心脏已出现衰竭,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李宗仁住院期间,胡友松始终陪伴在侧。如今,即便是像李宗仁这样的显赫人物,也无法享受护工的照顾。
因此,所有日常琐事都落在了胡友松的肩上,从提水、喂饭到翻身,她每天都要熬夜看护李宗仁,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后来,政府特许李宗仁第二位夫人郭德洁的侄子郭嘉兴进京照顾。郭嘉兴的到来,让胡友松得以短暂回家休息。
1969年1月21日,在征得医生同意后,李宗仁让郭嘉兴扶着他去卫生间洗澡。由于暖气太热,李宗仁让郭嘉兴打开窗户透透气。

然而,这一透气,却让李宗仁感冒了。对于这位年迈的老人来说,感冒无疑是致命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幸亏李宗仁在医院,治疗相对及时,但病情终究未能控制住,三天后便转为肺炎。

病情的发展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1月30日,李宗仁因病去世。
临终前,李宗仁将尹冰彦和胡友松叫到身边。
他对两人说:“我的日子不多了,能够回到祖国,死在自己的国家,我已了无遗憾。”

那一晚,李宗仁说了很多,他表示自己还希望为台湾做些工作,但这些想法都未来得及与总理说,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
最后,他对胡友松说:“我收藏的那些书,就麻烦你送给广西图书馆吧,书画交给政府。我还有几瓶酒,希望能转交周总理和毛主席。”

李宗仁的那几瓶酒,都不是凡品,大多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已存了二百多年,李宗仁就收藏了几十年,之前几次下野跑路都一直带着。
最后,李宗仁让所有人离开,单独留下了胡友松:“若梅,我已78岁,一生经历种种,能死在国内,已十分幸运。”

胡友松抓着李宗仁的手泣不成声:“德公!你不会死,你不能死,没了你,我可怎么办啊?”
李宗仁也老泪纵横:“是啊!我是一个军人,一生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母亲去世,再一次就是今天,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他还说:“你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你的脾气不好,要改一改了,凡事要多忍耐,以后没有了我,他们不会忍耐你……”
虽然两人依依不舍,但李宗仁还是在第二日的凌晨离世了,胡友松再次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
那么,在这之后,胡友松又经历了什么呢?

名媛苦女一生悲
胡友松是胡蝶的女儿,但她的父亲究竟是谁,至今仍是个谜,连胡友松自己也不知道,胡蝶或许知道。
但胡蝶在解放前就逃到了香港,后来又辗转去了加拿大,这个秘密她一生都未透露,因此谁也说不清楚,包括胡友松自己在内。

普遍的猜测是蒋介石手下的头号鹰犬、国民党情报头子,当年此人与胡蝶也有一段情史。
但此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就去世了,这件事也就成了无头案。

由于胡友松的出身问题,她想要争取组织的信任,总是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胡友松来说,与李宗仁的婚姻,其实是对她的一种保护。
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被迫离开了李公馆,被分配到了五七干校湖北沙洋农场参加劳动,接受“再教育”。

当地领导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胡友松的真实身份,便建议她改一个名字,胡友松便改名王曦。
周总理得知胡友松去湖北后非常生气,直言:“这么大的一个北京城,难道还放不下一个胡友松吗?”

在总理的安排下,胡友松很快回到了北京,住房也有了着落,工作则是进厂当工人。后来总理觉得不太合适,又将其调到了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后来周总理一直在关心胡友松,即便是病重期间,还时常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胡友松的情况。

胡友松后来在朋友的撮合下,又开始了新的一段婚姻,但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就像李宗仁说过的那样,她的脾气太大了。
除了李宗仁之外,也很少有人愿意包容她,而且胡友松从小不被养母关爱,整个人性格都十分敏感。
可能对胡友松来说,她就不适合婚姻吧。

离婚后,胡友松再次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已经故去的李宗仁的身上。李宗仁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是台儿庄会战。
李宗仁也自认台儿庄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胡友松或许是过于思念李宗仁,后来也选择前往台儿庄定居。

李宗仁留给胡友松的遗物还有照片,也都被胡友松捐献给了台儿庄李宗仁史料馆。此前国家给胡友松的补助费,以及李宗仁的遗产也都被其捐给国家。

其实当时李宗仁的第一位夫人李秀文还活着,而且她在1973年就被周总理争取回了大陆,但是直到1990年,胡友松和李秀文才见了一面。
这是一次特殊的会面,当时的李秀文已经将近一百岁,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昏迷之中。

所以胡友松没有和李秀文说话,她只是静静的看着她,然后默默的离开了,这也是两人一生中唯一一次会面。
其实当时的胡友松,也已经进入了自己人生中的黄昏,已近暮年的她给自己定下了几个规矩,不写回忆录、不写传记,好好生活。

晚年的胡友松潜心研究佛学、画画、练字,她最喜欢临摹齐白石的画,甚至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2008年2月5日,胡友松突然感到腹痛,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竟然患上了直肠癌,胡友松竟然没有表现的多么难过。

她反而对身边人说:“我也和德公得了一样的病,到死的时候,我们也是同病相怜!”
在医院做手术时,需要家属签字,胡友松也对医生说道:“我是孤家寡人一个,就让我自己签字吧!”
2008年11月18日,胡友松在德州庆云县的寺庙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