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广州百马跑者邵振刚:用马拉松传递十五运会志愿精神

时间:2025-09-19 18:07: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方都市报



‘跑者的视线永远在下一场。’9月14日,广州跑者邵振刚在沈阳完成了他的第105场全程马拉松赛事。在朋友圈分享的照片中,他一如既往地在终点线上自豪地亮出这一年来的跑马‘搭档’——十五运会的宣传横幅。这位‘百马’跑者不仅在赛道上挑战自我,更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十五运会贡献力量。

周末奔赴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周一到周五则化身志愿者导师,邵振刚的生活因跑步与志愿服务而丰富多彩。从广州亚运会到十五运会,从普通志愿者到培训导师,从火炬传递者到‘百马’跑者,‘跑马拉松,做公益事,结志愿缘’已成为他的人生写照。


与志愿结缘:2010亚运会培训2010名志愿者

‘可能从小看武侠小说多,我有一种英雄情结,常常希望能帮助到别人。’毕业后从事文旅工作的邵振刚,在走遍大江南北的过程中,屡屡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更坚定了他‘用行动回馈社会’的想法。工作之余,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2010年广州亚运会筹备期间,志愿服务刚刚兴起。邵振刚发现,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虽多,但质量不高,重复性服务多,缺乏专业指导。凭借在文旅工作中积累的培训经验,他果断从‘一线志愿者’转型为‘志愿支持者’。

与几个志愿者小伙伴商量后,邵振刚牵头组建了‘传说亚运志愿服务队’,自发在广州十个区开展宣讲。他们讲述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赛事历史,讲解志愿服务的基本注意事项和服务技巧。那段日子里,他和团队成员四处寻找宣讲场地、熬夜编写课件、挨个联系社区与高校动员志愿者参与,每节课坚持讲授两个多小时。最终,他们成功为2010名志愿者完成了相关培训。这‘2010’的数字,不仅呼应了2010年亚运的年份,更承载着邵振刚与志愿者伙伴们对这场盛会的期待。


这份纯粹的热忱被媒体报道后,很快引起亚组委志愿者部的关注。2009年,邵振刚受邀加入亚组委志愿者部培训办公室,成为专职培训老师与研究者,负责志愿者教材编写与多维度培训工作。

亚运期间,邵振刚开启了连轴转模式。他不仅要给普通志愿者上课,还要为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导师梳理亚运知识与授课方法,同时指导志愿者骨干学习团队管理技巧。最繁忙的时候,他一天要辗转三所高校授课,夜晚还要回到组委会参加总结会,协调解决志愿者的物资保障和心理疏导等问题。赛事期间,他更是承担起场馆督导职责,用细致的工作保障志愿服务有序推进。

这段忙碌而充满意义的经历也开启了他新的职业方向。亚运会结束之后,邵振刚加入了广州志愿者学院(广州市团校),继续从事志愿者培训与研究工作。

与‘跑马’结缘:广州完成第100场全马

除了改变职业方向,亚运会的志愿导师经历还拆开了邵振刚人生中的另一个隐藏款盲盒——马拉松。

2010年,随着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邵振刚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嘉许。当年的12月7日,他作为志愿者导师代表,担任亚残运会火炬手,完成了100米的火炬传递。‘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所有广州志愿者的认可。’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邵振刚依旧难掩激动。


‘那天在白云山下传递了亚残运会的火炬,虽然只有短短100米。但那天我特别兴奋,传递结束之后意犹未尽,在家附近又跑了几圈。’邵振刚笑称当时忙于亚运会的筹备工作,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出现过劳肥的迹象。而那天的火炬传递,第一次让他感受到跑步释放多巴胺所带来的快乐。从此,跑步成为了他最喜爱的运动,公园里、珠江边,都成为了他的跑道。

2013年的广州马拉松,邵振刚手持写着‘爱广州爱公益’冲过了半马的终点线,开启了他的马拉松人生。七个半马赛事后,2014年他在杭州完成了人生首个全马,从此彻底‘入坑’。

10年间,他打卡了港澳台地区以及亚洲不少国家的马拉松,还远赴希腊雅典——马拉松运动的发源地,完成了一场‘朝圣之旅’。‘当时从马拉松镇起跑,经过传令兵菲迪皮德斯的墓地,一直往雅典城区跑去,最终在首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大理石运动场完成冲刺。’冲线时,邵振刚特意展开五星红旗,让中国跑者的身影闪耀在异乡赛道。

2014年到2024年的10年期间,邵振刚完成了100场全程马拉松。而第100场,正是去年12月举行的广州马拉松。‘本来计划里第100场不在广马,但外省赛事没中签,广马恰好中签,这像是一种缘分。’作为土生土长的荔湾西关人,他在广马完成第100场全马后,与亲友在珠江边猎德桥下举办小型庆祝会,将这份喜悦与热爱分享给身边人。


当你跑步时,你在想什么?邵振刚答到:‘思考如何将跑步与公益志愿相结合。’连续六年,他借助广州马拉松的平台,为公益组织筹款筹物,通过自媒体宣传引导网友认捐助学物资,让每一次奔跑都承载更多善意。此外,他还多次担任马拉松官方领跑员(俗称‘兔子’),以均匀的配速成为赛道上供其他选手参考的移动的‘时间标杆’,用‘放弃个人速度,服务他人’的方式,将志愿服务精神延伸到赛道上。

‘备战’十五运会:成为跑道上的志愿‘宣传大使’

2024年3月,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暨残特奥会筹备启动,邵振刚调任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志愿者部督导处,为逾万名赛会及城市志愿者把控培训质量。


如今距离开幕不到两个月时间,邵振刚每天都在忙着撰写培训方案、课程备课、场馆督导,仿佛回到了当年亚运会筹备前‘5加2、白加黑’的状态,但他感觉特别的充实,‘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我们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不论是在赛事场馆还是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都可以坚守岗位,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长。这才是志愿服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内涵。’

而在他热爱的马拉松赛道上,邵振刚还多了一个身份——全运会志愿‘宣传大使’。他和同事自发定制了多版印有全运会会徽、赛会口号和吉祥物的宣传横幅。每次双休日外出跑马,他都会在赛前博览会、起跑线上与终点冲刺时举起双手展示横幅。‘许多外地跑友看到,都会很好奇地主动过来和我交流,而我会向他们介绍全运会的筹备情况。’


截至目前,他已带着宣传横幅打卡了26个城市、28场马拉松赛事,在跑道上留下与全运会宣传横幅合照的身影。‘能用我热爱的跑步来为全运会宣传,很有意义,我很享受这个过程。’邵振刚表示,一直到全运会开幕前,只要有马拉松赛事,他就会继续跑,继续将全运会的宣传带去他所到达的每一座城市。

在邵振刚看来,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与他所从事的志愿服务事业有着许多相通之处:‘首先它们都是一种长期行为,唯有热爱与坚持,才能实现目标;第二是在参与过程中,都能收获成长;第三就是除了自我成长,还能推动这座城市的发展。’

邵振刚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场由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的体育盛事,能推动大湾区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的融合发展,‘香港、澳门的义工组织有很悠久的历史,办了许多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赛事,在志愿服务项目、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能有更多的交流互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设计:林泳希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