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杨瀚森登陆NBA:舆论压力与成长之路的挑战

时间:2025-10-24 09:45:09 来源:野球帝 作者:野球帝

杨瀚森以首轮秀身份成功登陆NBA,这一事件无疑为中国篮球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热度。作为不知名的自媒体博主,我深切感受到这一变化带来的流量红利。每当撰写关于杨瀚森的文章时,总能吸引不少读者的关注,尽管我的分析可能并不专业,但大家似乎乐于聆听我的见解。

从这个角度看,我无疑是杨瀚森效应的受益者之一,甚至可以考虑开设一个杨瀚森消息专栏。然而,在享受这份红利的同时,我也对过去几年中国体育的媒体环境感到深深的失望。或者说,中国体育界已经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了。

回想起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了解NBA的方式,那时的选择是单一的:CCTV5的直播、杂志以及文字直播。那时的比赛、球员和球迷,都显得相对简单纯粹。当然,喷球员、调侃球员的行为一直存在,比如对于易建联的梗,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ABCDE,ED(易帝)CBA!”“嚼绿箭放轻松,首发只打十分钟”“喝伊利,有活力,十投一中太空易”以及“单手补扣+8板阿联只是微微一笑,他已赢回主帅信任!”



但时间来到2025年,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营销号的兴起使得很多时候比赛变成了带着骂战的流量狂欢。空气中充斥着浮躁和戾气,急功近利成了这个时代的标签。球队一旦表现不佳,不同地域的球迷就会互相指责,网络专家则纷纷指出问题、问责不断。球员稍微打不好一场比赛,就容易被喷到情绪失控。

开拓者记者曾这样评价:“他的祖国球迷数量庞大,跟进消息的密度令人窒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位大学生,村民们就期盼着他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对于杨瀚森来说,舆论往往将其表现与国家荣誉深度绑定,这种过高的期望与情感捆绑,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那种因为期待而背上千斤重担的感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确实非常累人。而对于杨瀚森来说,这种压力更是倍增,因为他的关注度实在太高了。



如果杨瀚森在比赛中没有发挥出预期水平,他遭受的网暴将会更加猛烈。很多人对他的要求是全明星级别的,尽管嘴上可能说着新赛季能6+4就差不多了之类的话。但如果杨瀚森像季前赛那样再次六犯离场,自媒体可能就会开始分析他是否应该去发展联盟打球,甚至恨不得让他备战新赛季的CBA了。

这就是当前中国的体育环境生态。在浮躁的网络世界中,人们总是会寻找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你很难要求球迷具备思考能力,因此现在看球的风气非常糟糕。比赛还没打完呢,你稍微发挥不好,可能就上热搜第一了。

我们都不是杨瀚森,但我们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确实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中国男篮已经连续两届无缘奥运的大背景下,他想要立足NBA,技术差距或许可以通过训练比赛来弥补,但民族期待与媒体的过分凝视,却是需要中国篮球圈给他“松绑”的。

他之前为什么哭?和压力也有很大关系。就这么一位独苗,所有目光都聚集于此,什么事情都得被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如何面对舆论,一定是20岁的杨瀚森需要面临的课题。

毕竟他做不到像王治郅那样,不刷微博、不玩抖音,甚至不用微信,大郅依然用手机短信和所有人联系。我们也不能要求00后球员这样。毕竟00后被称为“插电一代”,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时期,对网络及手机、电脑、相机等各种数码产品更加依赖。

但你会发现,在冲击NBA的过程中,青岛队是对他“保护”得挺好的,连新闻发布会都不怎么让他出席。写那么多,中心思想是什么?

1、球迷和媒体,请宽容一些、耐心一些。你会发现,人家开拓者对杨瀚森是具备耐心的,反倒是我们自己太急了。

2、杨瀚森,不管你嚼不嚼绿箭,都希望你能放轻松。打好了,当成惊喜;打差了,也很正常。看到恶评的时候,得这么想:在我们这,姚明都没少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