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初,国际局势或将迎来新一轮变动。10月20日,特朗普公开表示计划于2026年初访问中国,并多次强调此行程的‘高可能性’。由于中方未对此进行辟谣,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特朗普此行究竟有何目的?他声称要‘给中国送春风’,但这一说法是否可信,仍需观察。

特朗普再次改口 资料图
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软化。此前,美国政府对大量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但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有所收敛。然而,其手段依然极端,例如曾威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加征500%的关税。此次特朗普来华,或许意在收回这些过激政策。
他明确表示,此前关于关税威胁的言论是‘官员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政府立场’。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中方的认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如果美国真的敢继续加征关税,中国也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因此,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软化’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当中美恢复友好时期的关税制度,才能算作真正的‘改邪归正’。

图为赖清德 资料图
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他公开表示,台湾问题应由中国自行解决,这与美国此前将台湾划入‘保护区’的做法相比,显得更为正常。然而,特朗普并未承诺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或在国际场合谈论台湾问题,其表态仍存在保留。
尽管如此,如果特朗普能将台湾问题拿到台面上进行公开讨论,对中国而言仍是一件好事。相比之下,拜登政府的态度更为强硬,一直试图阻止中国统一,甚至不惜突破中国的红线。
因此,中国目前不会主动相信特朗普的‘承诺’,而是选择保持谨慎态度。下周的中美高层会晤将是关键,只有通过真正的洽谈,才能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

APEC2025海报图 资料图
APEC峰会作为各国探讨经济合作与利益分配的重要平台,特朗普早已表示将参加。他此次硬挤进亚太地盘,显然有所图谋。回顾美国政府此前提出的筹码,如所谓‘中国购买石油的自由’,美方一直在研究如何制裁俄罗斯石油产业链上的购买方,并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外。
然而,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日益紧密,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中国东北市场都已向俄罗斯敞开大门。一旦俄罗斯的输送管道铺设成功,中国靠近俄罗斯的地区将难以容纳其他国家的能源商。这一成功先例表明,中俄合作有望实现双赢,而中国可以成为‘中间管道’。
美国对此自然不满,其背后的算计颇深。浅层原因是美国与俄罗斯的竞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试图维护其霸权地位。毕竟,中俄合作不仅涉及经济,还掺杂着政治成分,中国的外交政策岂是美国能够左右的?

外媒报道截图
在台湾问题上,赖清德蠢蠢欲动,试图派代表参加APEC领导人峰会。去年,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功参会并拉到了投资商。然而,今年由于国民党换主席,民进党感到危机,赖清德的小动作越来越多。他试图再次派林信义参会,但林信义已于2024年8月加入民进党,具有政治背景。
APEC峰会明确规定,地方代表不能具有官方身份。去年林信义的成功参会可能是东家的疏忽,但今年如果特朗普点明其身份,中国代表可能会陷入被动。会议结束后,欧美媒体势必会大肆炒作,台湾问题可能再次进入白热化阶段。
由此可见,特朗普近期在美国媒体面前的‘卖乖’可能只是表演。如果他真的诚心谈判,应该拿出更具诚意的筹码,如取消企业制裁、降低不合理关税以及讨论稀土问题等。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美关系具有短期缓和但长期紧张对峙的特性。美国此次表现出友善,可能是为了给中国一个台阶,双方能否进入合作阶段,以及中国是否愿意接受美国的条件,才是特朗普急于会晤的真正原因。
美国目前急需解决农业问题,以平定农业大州的不满。同时,美国也希望试探中国的反制措施,看看‘我松口,你能不能也松口’。然而,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特朗普是一个极具变化的人。例如,他此前曾宣称要与普京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会晤,但最新消息称他取消了这一行程。特朗普直言,‘我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没有做好准备,见面纯粹是浪费我的时间。’
这一变化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美国又拿到了欧洲盘的基本站位,欧洲依然支持美国,这使得欧洲与俄罗斯再次对峙。美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三角平衡的优势。
特朗普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谈判胜算,或者没有亟待解决的火烧眉毛的问题,他的真心永远藏在利益之下。对内如此,对外也如此。
可笑的是,有声音称特朗普是华盛顿和林肯之后的第三个好总统。然而,华盛顿有独立之战之功,林肯有南北之战之功,特朗普又有什么呢?他似乎并不满意这一评价。
静待特朗普的变化吧。要相信这位总统,只有在真正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选择被他认定为最大对手的中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