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55岁大妈不顾女儿劝阻,与网恋男友相见,7天后去医院检查身体愣住

时间:2025-10-25 18:17:43 来源:罪案洞察者 作者:罪案洞察者

“妈,网上骗子多,您别上当!”

面对女儿的激烈阻拦,六旬李秀华仍坚持:“他不是骗子!”

毅然与素未谋面的异国网友相见。

这场看似浪漫的黄昏恋,是情感的慰藉,还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的开始?

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



01

李秀华今年55岁整,皱纹悄悄爬满了眼角,银丝也已不请自来地占据了发间。

老伴走了五年,最初的痛彻心扉渐渐被时间磨平成了心底一块沉甸甸的印记,不常触碰,却也无法忘记。

她退休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桃李算不上满天下,但也教出过几届让她念叨至今的学生。

如今的生活,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平淡,却也解渴。

每天的日程几乎一成不变:晨练,买菜,午后看会儿电视或者摆弄一下窗台上的几盆花草,傍晚再到楼下的小公园和其他老姐妹们聊聊天,跳跳广场舞。

女儿王琳是她唯一的牵挂,也是她生活中最主要的色彩。

王琳在一家外企做部门主管,工作忙碌,但每周总会抽时间回来看她,给她买些吃的用的,陪她说说话。

只是王琳的眉头,似乎总有解不开的结。

“妈,您一个人在家,别老是闷着,多出去走走。”王琳每次来,总少不了这样的叮嘱。

李秀华总是笑着应下:“知道了,妈这不好好的吗,身体硬朗着呢。”

但王琳走后,屋子里骤然安静下来,那种挥之不去的孤寂感便会悄悄漫上来,将她包裹。

她也想过找个老伴,可看了几个,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有的人太计较,有的人生活习惯格格不入,还有的,儿女那边意见重重。

几次下来,李秀华也就淡了心思。

直到两个月前,她在手机上无意间点进了一个交友软件。

那是小区里一个时髦的老姐妹推荐给她的,说是能和天南海北的人聊天,解解闷。

李秀华起初只是好奇,随便注册了一个账号,头像用的是窗台上那盆开得正盛的君子兰。

02

起初,软件里给她打招呼的人不少,大多是些年纪相仿的国内男士,言语间或多或少带着些试探。

李秀华不怎么搭理,觉得没什么意思。

直到一个特殊的头像跳动起来。

那是一个深色皮肤的男人,笑容灿烂,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背景是碧蓝的海水和金色的沙滩。

他的名字叫“大卫”,资料上显示他来自尼日利亚,今年五十八岁,目前在广州做贸易生意。

李秀华的心,没来由地动了一下。

她这辈子,别说外国人,就是广州,也只在电视上见过。

“Hello, beautiful lady.” 大卫发来了第一条消息,后面跟着一个笑脸的表情。

李秀华有些慌乱,她这点英语水平,还是几十年前在学校里学的,早忘得差不多了。

她求助了手机上的翻译软件,磕磕绊绊地回复:“你好。”

没想到,大卫很快回复说他会一点中文,虽然不太流利。

就这样,一人一句,夹杂着蹩脚的中文和英文,李秀华和大卫竟然聊了起来。

大卫很健谈,他会给李秀华讲他在非洲家乡的见闻,讲他生意上的趣事,讲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他的文字里,总是充满了阳光和乐观,仿佛没有什么烦恼能困扰到他。

李秀华觉得,和大卫聊天,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许多,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好奇心和对远方的向往,似乎又重新被唤醒了。

她开始期待每天手机屏幕亮起的那一刻。

她会给大卫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讲中国的传统节日,讲她做的拿手好菜。

大卫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来几句带着异域口音的赞美。

李秀华的生活,因为这个屏幕那端的“阳光”,泛起了不易察觉的涟漪。

她开始更注意自己的仪表,晨练回来会对着镜子多梳几遍头发,甚至翻出了压箱底的几件颜色鲜亮些的衣服。

这些细微的变化,她自己或许都没太在意。

03

王琳是最先察觉到母亲变化的。

以前母亲虽然也爱干净整洁,但总带着些退休老人特有的随意。

最近几次回家,她发现母亲不仅气色好了很多,连说话的兴致都高了不少,甚至偶尔还会哼起年轻时流行的小调。

更让她觉得奇怪的是,母亲看手机的时间明显变多了。

以前母亲的手机,除了接打电话和看看新闻,几乎不作他用。

现在,王琳好几次看到母亲对着手机屏幕,脸上露出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近乎少女般的微笑和专注。

有一次,王琳无意间瞥见了母亲的聊天界面,看到了那个显眼的深色皮肤男人的头像,和一些中英文夹杂的对话。

王琳的心里,顿时拉响了警报。

“妈,您最近在跟谁聊天呢?”王琳状似无意地问道,一边帮母亲收拾厨房。

李秀华的表情有片刻的不自然,随即笑道:“没什么,就是一个普通朋友,网上认识的,随便聊聊解闷。”

“普通朋友?”王琳停下手里的活,语气严肃了几分,“是外国人吧?我看到头像了。”

李秀华知道瞒不过女儿,便索性承认了:“嗯,是个非洲的,叫大卫,人挺好的,会说点中文。”

“非洲的?”王琳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妈,您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跟不三不四的人在网上乱聊啊?”

“什么叫不三不四的人?大卫他人很真诚,我们只是聊天,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什么不可以的?”李秀华有些不高兴了,女儿的语气让她觉得很不舒服。

“了解文化?”王琳的声音拔高了一些,“妈,您太天真了!现在网上骗子那么多,专门骗你们这些老年人的!特别是那种外国人,花言巧语的,谁知道安的什么心?”

“他不是骗子!”李秀华急了,“我们聊了快两个月了,他从来没跟我提过钱,也没说过什么过分的话,就是很正常的聊天。”



“那可说不准,都是放长线钓大鱼!”王琳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您赶紧把这个人拉黑了,以后不许再跟他联系!”

母女俩的对话,第一次充满了火药味。

李秀华觉得女儿管得太宽,也太武断,把人都想得那么坏。

而王琳则觉得母亲是被蒙蔽了双眼,担心她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被人骗走,甚至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04

那次不愉快的谈话之后,王琳几乎每天都会打电话回来“查岗”,旁敲侧击地询问母亲是否还在和那个叫大卫的外国人联系。

李秀华嘴上敷衍着,心里却更加逆反。

她觉得女儿不理解她内心的孤独,也不尊重她的个人生活。

她和大卫的聊天,并没有因为女儿的阻拦而停止,反而因为这份压抑,让她更加珍视那份来自异国的慰藉。

大卫似乎也察觉到了李秀华情绪的一些变化,他开始更频繁地关心她,给她讲一些笑话,或者发一些他拍的广州街景照片。

“秀华,你最近好像不太开心。”有一天,大卫用带着些许生硬的中文问道。

李秀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女儿反对她们聊天的事情,大致和大卫说了一下。

“我很抱歉,因为我,让你们母女产生了不愉快。”大卫的回复带着歉意。

“不关你的事,是我女儿太紧张了。”李秀华叹了口气。

沉默了一会儿,大卫突然说道:“秀华,我下个月初要去一趟北京出差,大概会停留三四天。如果……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见你一面。”

李秀华的心,像被小锤子重重敲了一下。

见面?

这个念头,她不是没有动过,但总觉得隔着千山万水,不太现实。

没想到,大卫竟然主动提了出来,而且,他要来北京。

李秀华所在的城市,正是北京。

“这……”她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

“如果你不方便,没有关系的,我完全理解。”大卫善解人意地补充道。

“不,不是不方便。”李秀华几乎是脱口而出,“只是……有点突然。”

“你可以慢慢考虑,不用急着答复我。”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华辗转反侧。

见,还是不见?



女儿的警告言犹在耳,那些关于网络诈骗的新闻也时常在电视上播放。

可是,大卫在她心中的形象,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网友。

他风趣,乐观,关心她,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被重视和被需要的感觉。

而且,他要来北京,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或许就再也没有可能了。

最终,李秀华下定了决心。

“大卫,如果你来北京,我愿意见你。”她给大卫发去了这条消息。

屏幕那端,很快跳出一个欣喜的表情,和一句:“太好了!秀华,我非常期待!”

他们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就在下下周六的上午,市中心的一个公园门口。

李秀华没有把这个决定告诉王琳。

她知道,如果说了,女儿一定会暴跳如雷,甚至可能直接冲过来阻止她。

她决定,这一次,要为自己活一次。

05

距离约定的见面日期越来越近,李秀华的心情也像是在坐过山车,时而兴奋期待,时而又紧张不安。

她开始对着镜子琢磨穿什么衣服合适。

太鲜艳了,怕被人说老不正经。

太素净了,又怕显得没精神。

她甚至还偷偷去家附近的理发店,让师傅给她的头发稍微焗了一下颜色,遮盖住那些刺眼的白发,又轻轻烫了几个卷儿。

看着镜子里比平时精神了不少的自己,李秀华的心情也明朗了几分。

王琳这期间又打过几次电话,语气依旧带着些许探寻。

“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没什么事吧?”

“好着呢,能吃能睡的,放心吧。”李秀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和平时一样。

她能感觉到女儿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但她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她像一个怀揣着秘密心事的少女,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约定。

她甚至开始想象见面的场景。

大卫会是什么样子?和照片上一样阳光吗?他的中文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太流利?

他们见面了,该说些什么?会不会尴尬?

这些纷乱的念头,让她既兴奋又有些失眠。

公园离她家不远,坐公交车三站地就到。

她提前查好了路线,甚至在脑海里演练了好几遍。

她告诉自己,只是见个普通朋友,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越是这样想,心跳得越厉害。

约定的前一天晚上,李秀华几乎没怎么睡着。

她反复检查着自己的包,里面放着手机,一小包纸巾,还有一把遮阳伞。

她甚至还准备了一小瓶速效救心丸,以防自己到时候太过激动。

06

周六的早晨,天气格外晴朗,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李秀华的床前。

她比平时起得更早,仔细地梳洗打扮。

换上了那件她挑选了很久的、带着淡雅碎花的改良款旗袍上衣,配上一条深色的裤子,既得体,又不失几分韵味。

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深吸了一口气。

“李秀华,加油!”她在心里给自己鼓了鼓劲。

临出门前,她给王琳发了一条微信:“琳琳,妈今天和几个老姐妹约好了一起去香山公园转转,中午可能不回来吃饭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自然的借口。

她不想撒谎,但也不想再和女儿因此事起冲突。

公交车上人不多,李秀华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的街景飞速向后掠去,她的心也随着公交车的起伏而微微颤动。

到了约定的公园门口,李秀华提前了十分钟到达。

她找了个稍微偏僻一点的长椅坐下,目光却不住地向着入口处张望。

九点五十五分。

九点五十八分。

李秀华的手心开始微微出汗。

他会来吗?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就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公园入口处。

那人穿着一件浅蓝色的休闲衬衫,卡其色的长裤,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和照片中如出一辙的灿烂笑容,正四下张望着。

是大卫!

李秀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她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又有些局促地不知道该做什么。

大卫也很快注意到了她,他的眼睛一亮,径直向她走了过来。

“秀华?”他用带着明显口音的中文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惊喜。

“嗯,是我,大卫。”李秀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但微微的颤抖还是出卖了她的紧张。

大卫脸上的笑容更盛了,他伸出手,似乎想要握手,但又很快意识到什么,有些不好意思地收了回去,只是热情地点了点头。

“你比照片上看起来更……更年轻,更漂亮。”大卫由衷地赞美道。

李秀华的脸颊微微有些发烫,多少年了,没有人再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你也……和照片上一样。”她有些词不达意。

两人有些拘谨地在公园里并肩慢慢走着,最初的尴尬过后,话匣子也渐渐打开了。

大卫的中文确实不太流利,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手势和简单的英文单词来表达。

李秀华则努力回忆着自己那些早已生疏的英文,配合着他的节奏。

他们聊了很多,从北京的天气,到公园里的花草,再到各自的家庭和生活。

大卫告诉李秀华,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年,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

他也问起了李秀华的女儿,李秀华只是简单地说女儿工作很忙。

整个上午,他们就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偶尔在长椅上歇歇脚。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陆离。

李秀华觉得,这一刻,很宁静,也很美好。

没有想象中的不堪,也没有任何让她感到不适的言语和行为。

大卫始终保持着礼貌的距离,眼神真诚而友善。

临近中午,大卫提议一起吃顿午饭。



李秀华想了想,答应了。

他们就近在公园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中餐馆。

吃饭的时候,大卫很努力地学习使用筷子,笨拙的样子引得李秀华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笑声,是久违的轻松和畅快。

07

那次见面之后,李秀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大卫在北京停留了三天,期间他们又见过一次面,一起去逛了逛潘家园旧货市场,大卫对那些充满了中国特色的小物件很感兴趣。

之后,大卫便返回了广州。

他们的联系并没有因此中断,依旧像以前一样,每天在网上聊聊天。

只是,李秀华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屏幕那端的人,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符号,而是一个真实存在过,与她有过共同回忆的人。

王琳似乎也察觉到母亲那几天有些“反常”的平静,没有再像之前那样频繁地追问。

或许是李秀华的“香山之行”打消了她的部分疑虑,或许是她工作太忙,无暇顾及。

日子一天天过去。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李秀华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晨练,买菜,养花,跳广场舞。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她会时常对着手机发呆,回味着和大卫见面的点点滴滴。

他的笑容,他的口音,他笨拙地用筷子的样子。

这天下午,李秀华正在阳台给花浇水,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眩晕。

她扶住窗台,稳了稳心神,以为是自己起猛了。

但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症状又出现了几次。

有时候是突然的头晕,有时候是莫名的乏力,食欲也有些不振。

起初,李秀华并没太在意,以为是天气变化,或者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的正常反应。

她还偷偷上网查了查,都说老年人夏天容易犯困,没精神。

直到有一天,她在厨房做饭,突然一阵恶心感涌上来,差点吐出来。

这下,李秀华有些慌了。

她仔细回想了一下,最近并没有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难道是……中暑了?或者是什么别的毛病?

她不敢怠慢,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她没有告诉王琳,怕女儿知道了又小题大做,徒增担心。

她自己预约了社区医院的一个全科门诊。

08

医院里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李秀华坐在候诊区的长椅上,心里有些忐忑。

她量了血压,测了体温,都还算正常。

轮到她就诊时,医生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男士,戴着口罩,表情有些严肃。

李秀华把自己最近的症状,头晕,乏力,恶心,都跟医生说了一遍。

医生仔细询问了她的饮食起居,又让她做了几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尿常规。

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总是有些磨人。

李秀华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家属,心里七上八下的。

她安慰自己,可能就是年纪大了,有些小毛病,调理一下就好了。



一个小时后,护士叫到了她的名字,让她去医生办公室取报告。

李秀华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医生正低头看着几份报告,见她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医生,我的检查结果怎么样?”李秀华有些紧张地问道,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了一起。

医生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那份打印出来的报告单上。

他的表情,看不出什么端倪。

“从血常规和尿常规的初步结果来看,有一些指标……嗯,需要进一步确认。”医生的语气很平淡,却让李秀华的心沉了一下。

“是……是很严重的问题吗?”李秀华的声音有些发干。

医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笔,在病历本上写着什么。

诊室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李秀华心跳得像要炸开,嗓子干得像塞了棉花,她强撑着坐起来,声音发颤:“医生,我没事吧?是不是累着了?”

她盯着医生的脸,试图从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找出一丝安慰,可医生的沉默让她心越沉越深。

医生没答,目光突然愣住,死死锁在报告上,手指微微发抖,像捏不住那薄薄的纸,镜片后的眼睛瞪得老大。

他翻到第二页,指尖停在一行字上,突然低声惊呼:“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