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郝莹
10月19日,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意外事件:一名男童在饮用珍珠奶茶后,于商场内游乐场玩蹦床时,被奶茶中的小料“珍珠”噎住,不幸窒息身亡。
游乐场内的监控录像清晰地记录了事发经过。10月19日下午3时49分,两名儿童在蹦床上欢快地玩耍。然而,仅仅两分钟后,下午3时51分,涉事的绿衣儿童在蹦跳数下后突然坐下,随后起身后走到后方再次坐下,显得异常。另一名白衣儿童察觉到情况不对后,迅速跑出监控范围,喊来两名成年女性进行救助。

男童家长随后发布了事发时的监控视频,并在个人社交平台上透露了更多细节:“孩子2022年6月出生,2025年10月19日下午6时死亡,死亡原因珍珠奶茶窒息死亡;地点:杜桥宝龙广场三楼游乐园。”家长表示,“希望自己家的遭遇能给大家带来警惕。”

不过,目前该家长社交平台上的视频内容已删除。
记者通过查看事件中奶茶的购买小程序发现,珍珠奶茶页面详细列出了该产品的成分、致敏源信息等,并在温馨提示部分明确指出:“饮品内含小料,请勿一口吞饮,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需监护下饮用。”
目前,杜桥镇政府和派出所已介入调解此事。
律师:奶茶店、游乐场不承担主要责任
针对这起事件,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家长需要承担主要责任。核心原因在于法律对监护人职责有明确要求。3岁幼童的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喂食珍珠、椰果等整颗、Q弹的食材本身就存在较高的窒息风险。而在孩子进食后,又让其进入蹦床等剧烈运动的场景,更是增加了异物堵塞呼吸道的概率。
至于游乐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谭敏涛指出,关键在于它是否尽到了与其经营性质相匹配的“安全保障义务”。若游乐场工作人员的救助行为(如拨打120、采取基础的急救措施)是及时且符合常理的,那么游乐场已经履行了事后补救的义务,从而不承担赔偿责任。他举例说,游泳池应该保障溺水风险,具备救生人员和工具,为溺水人员提供安全保障;马场应防范动物对游客造成伤害,防止游客摔伤。而在本案中,儿童是被奶茶噎着的,不是被游乐场的设备摔伤,那么游乐场的安全保障义务就是提供及时的协助救治义务。当游乐场及时予以救助时,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对于奶茶店,谭敏涛认为,珍珠奶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饮品,其中的“珍珠”虽然有一定窒息风险,但这并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产品缺陷”或“不合理危险”。法律要求经营者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向消费者作出明确的警示。但像奶茶店这样的经营者,其警示义务通常针对的是产品过敏源、高温烫伤等。要求其对每一款常规配料的食用方式都做出警示,超出了合理的限度。并且,奶茶的温馨提示里也明确提到,饮品内含小料,请勿一口吞饮,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需监护下饮用。这说明,奶茶店已经尽到了提醒义务,在奶茶没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奶茶店不应当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