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常规赛的一场焦点对决中,快船队以114-107力克开拓者。尽管全队表现可圈可点,但第二节的短暂崩盘仍成为比赛瑕疵,好在下半场及时调整重掌主动权。然而,赛后舆论焦点却集中在一个令人费解的用人决策上——潜力新星科林斯全场仅出战26分钟,却交出8投7中、16分6篮板1助攻2抢断的惊艳数据,其全能表现与高效输出引发球迷强烈质疑。

赛后发布会成为争议爆发点,主教练泰伦卢坦言末节派上科林斯与祖巴茨的组合效果显著。这番表态反而激化矛盾:既然双塔组合已证明化学反应,为何不将科林斯提上首发?事实上,祖巴茨的策应能力可完美激活科林斯的进攻空间,而科林斯镇守四号位能让伦纳德回归熟悉的三号位,形成攻防均衡的锋线组合。这种配置不仅能最大化球权分配效率,更能释放两位巨星的进攻潜能,堪称当前快船最合理的阵容答案。

令人费解的是,泰伦卢始终将科林斯摁在替补席。这种固执的用人策略与常规教练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当四号位成为球队明显短板时,兼具篮板保护与进攻威慑力的科林斯本应是首发的不二之选。近几场比赛已充分证明,其上场即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战术效果,这种持续稳定的贡献度本应换来更多信任。

更令球迷担忧的是,泰伦卢在发布会上透露的战术方针:前15场比赛将作为阵容试验期。这种持续的战术实验意味着科林斯的首发位置难以稳固,出场时间仍将充满变数。对于志在争冠的快船而言,核心阵容的频繁调整无疑将削弱团队默契,这种代价是否值得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讨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