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北京朝阳区某中介门店热闹非凡,店长莉莉忙得不可开交:“进入9月,房子成交量大增,每天看房的人比上个月多了一倍。”
据莉莉透露,这股看房热潮其实从8月就已开始,中央对房地产的定调愈发明确,楼市已进入“明牌”阶段,规则清晰,不再让人猜来猜去。

01. 北京9月楼市成交火爆,数据说话
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9月1日至28日,北京二手住宅日均成交525套,较8月日均增长22%,同比增长27%。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也显示,9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5843套,比去年同期上涨19.4%,环比上涨20.5%。这一成交量创今年以来第二高,仅次于3月。
然而,数据背后需理性分析。一位中介老销售员表示:“现在买房的,十个里有八个是刚需或换房的,想靠买房赚钱的投资者早已不见踪影。”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成交量环比同比上涨的原因包括限购政策微调、市场以价换量以及新房供应明显上涨带动了换房需求增加。
简而言之,以前靠炒房客推高房价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大幅上涨更多是政策催生的需求,而非市场自发热度。
02. 中央到地方齐喊“别内卷”,稳房价是核心
从8月开始,中央和地方对房地产的态度愈发明确,核心目标就是稳价。
例如,9月30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倡议,提出四大类共十项具体要求,包括不唱衰做空市场、禁止虚假带看及引诱业主低价挂牌、禁止恶意压价、规范房源报价议价等。
这表面上是规范中介行为,实则是给整个楼市立规矩,避免房价被中介操作得忽高忽低。

不止北京,多地也在行动:
东莞、武汉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能贷150万;
重庆推出“卖旧换新”补贴,换新房给总价1%的补贴;
不少城市还允许用公积金付首付款。
从中央到地方,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目标很明确:稳住房价,不让它大涨,也不让它大跌。再像以前那样乱内卷,谁都别想好过。

03. 为何拼了命要稳楼市?
之所以非要稳地产,核心原因是这行业牵连的东西太多。房地产作为第一大支柱行业,关联60多个行业、几千万人就业。
比如,房地产行业繁荣时,直接带动了建筑、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物业、钢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地方财政靠卖地,银行贷款里房贷占比不低,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房地产行业的庞大产业链。
要是楼市垮了,很多行业都得受影响,这可不是小事。
但话说回来,政策再用力,也得跟着市场规律走。现在楼市最大的问题,不是没人管,而是房子太多,想买的人不够多。全国二手房挂牌700多万套,甚至连深圳都突破7.6万套了,创了历史新高。
北京国企天恒置业一下子挂了111套房子卖,总底价超3.3亿。成都铁路兴达建筑公司一次性挂牌48套;南京长江油运置业有限公司正在出售36处房屋及车位。
供应越来越多,需求却在减少。中央要稳楼市,其实是在跟市场规律抢时间——既怕房价跌太狠出风险,又得面对楼市正在转型的现实。
这平衡木,走得不容易。

04. 普通人该如何思考?
现在楼市明牌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三类人的机会来了,其他人还是等等吧。
第一类,首套刚需。
想买来自住的,现在政策在帮你减负。比如广州允许提取公积金付首付,门槛降低不少。
第二类是改善换房的。
想卖小换大、卖旧换新的,现在有补贴有优惠。比如青岛有位职工,旧房被国企按评估价收购,还拿了3万补贴,换新房贷款利息也省了不少。
第三类是国企机构。
现在不少地方城投、国企直接下场买房,帮开发商去库存。重庆、青岛等地已经在做这个事了。
说白了,现在不是鼓励全民炒房,而是精准扶持——帮真正需要的人,不鼓励投机的人。
要是你是刚需或者改善,现在政策优惠多,选择机会多,还能砍砍价,是个机会。
但要是你打算投资买房,劝你还是放弃这念头,现在房子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弱,想靠它发家致富,可能怎么亏的都不知道。

总之,时代已经变了,别再抱着以前那一套,楼市明牌摆在这,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你整个家庭未来十年的财富。
就劝你记住一句话:别在该行动时犹豫,也别在不该冒险时乱冲。看不清大势,最后亏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