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仁爱礁局势新观察:菲“破船”滞留超9000天,拖离已无可能

时间:2025-10-05 01:03:48 来源:暂无来源 作者:暂无作者

认清现实:赖在仁爱礁超9000天的菲“破船”,已不可能拖走了

仁爱礁现场照片

在南海仁爱礁海域,一艘锈迹斑斑的菲律宾军舰“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自1999年以所谓“机械故障”为由非法坐滩以来,已在此滞留超过9000个日夜。这艘编号为57的二战时期老旧军舰,不仅成为中菲南海主权争议的标志性符号,更因长期侵蚀导致船体结构严重损坏,其拖离可能性已随时间流逝彻底消失。

历史经纬:从“意外搁浅”到长期非法存在

1999年5月9日,菲律宾海军将这艘本应退役的登陆舰驶向仁爱礁,以“船底漏水需要维修”为由强行坐滩。中方随即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立即拖走军舰。然而,菲方通过定期补给和人员轮换,将这艘“破船”改造成永久性据点,船上长期驻守十余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并配备发电机、通讯设备等设施。

马德雷山号登陆舰现状

技术困境:船体解体风险使拖离不可行

根据海洋工程专家分析,经过25年海水侵蚀,该舰龙骨已出现多处断裂,船体钢板厚度从原始的12毫米减至不足3毫米。2023年台风“苏拉”过境期间,船体曾发生明显倾斜,菲律宾海军不得不紧急加固。中国海事局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任何拖拽作业都可能导致船体瞬间解体,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法律与现实:主权宣示与务实处理的平衡

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组成部分,中方对相关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考虑到生态保护和区域稳定,中方自2014年起实施“临时性特殊安排”,允许菲方向驻守人员运送生活物资,但严禁运送建筑材料。这种“管控而不激化”的策略,既维护了主权原则,又避免了局势升级。

未来走向:从物理移除转向法律解决

随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深入落实,中菲通过双边协商机制处理争议已成为主流。军事专家指出,当前更务实的做法是通过国际法途径确认仁爱礁主权归属,同时加强南海岛礁生态保护。中国海警船定期巡航已形成常态化存在,2023年巡航天数达342天,较五年前增加127%。

中国海警船巡航仁爱礁

这艘承载着复杂历史记忆的“破船”,终将随着时间推移完成其历史使命。而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共同以规则为导向,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寻求长久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