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苍穹巨灵·江河篇|江河复苏中的国宝级生物见证

时间:2025-09-26 06:28:3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在华夏大地的江河之间,有一群特殊的“居民”正在书写生态复苏的篇章。它们的存续不仅关乎自然平衡,更承载着人类与万物共生的未来。

江河间的生态精灵

长江江豚——被誉为“微笑天使”的它们,正以逐浪而歌的姿态重现长江。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数量回升,印证着长江十年禁渔的显著成效。


中华鲟——作为“长江活化石”,这种洄游千里的古老物种正重新出现在入海口。它们的洄游通道修复,标志着长江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步恢复。


东方白鹳——湿地之神展翅如云,这种全球濒危物种在鄱阳湖等湿地频繁现身,印证着湿地保护工程的成功。


秘境中的生命奇迹

长江鲟——这种“水中国宝”在清流中重现踪迹,其种群恢复项目获得国际生态保护奖。


神农架金丝猴——林海金霞般的它们在华中秘境自由跃动,保护区面积扩大至3000平方公里。


黑鹳——湿地“黑衣隐士”的种群数量十年间增长3倍,成为生态修复的标志性物种。


湿地重生的生态密码

麋鹿——“四不像”的呦呦鹿鸣重现湿地,湖北石首保护区麋鹿种群突破2500头。


白鹤——云中仙客的越冬种群稳定在4000只以上,鄱阳湖成为全球最大白鹤栖息地。


青头潜鸭——全球极危物种的种群数量突破1500只,武汉沉湖湿地成为其核心保护区。


生态修复的里程碑

随着长江禁渔全面实施,江豚种群数量止跌回升;湿地保护工程覆盖全国85%重要湿地;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标准;自然保护区网络覆盖18%国土面积。这些生态指标的改善,构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2025“大河对话”国际论坛将于9月25日-27日在武汉举行,全球生态专家将共同探讨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经验。中国正以这些生态精灵的名义向世界宣告:文明与自然从未分离,守护巨灵呼吸之处,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

记者团队
文字:肖艺九 伍志尊 杜子璇
设计:殷哲伦
摄影:肖艺九 颜军 彭憬

特别鸣谢
武汉市观鸟协会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湖北分社
联合出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