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蒙彼利埃冠军赛开赛首日,中国乒乓球队便遭遇重大挫折,三位参赛选手陈幸同、温瑞博、陈垣宇全部止步首轮。这一结果在WTT大赛历史上极为罕见,尤其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陈幸同作为本站1号种子出局,更引发了广泛关注。有分析指出,这一局面或将促使国乒领队王励勤采取两大改革措施,球迷纷纷表示:国乒必须做出改变了。

陈幸同0-3惨败于斯佐科斯的比赛结果尤为刺眼。作为世界第三的选手,她在面对排名第十九的对手时,全场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最后一局以2-11的悬殊比分落败。这种表现与其世界排名形成巨大反差,作为本站1号种子却毫无斗志和状态,实在令人意外。赛后,各种解释声此起彼伏,有人归因于备战全运会、状态不佳、舟车劳顿、时差问题等。但客观分析,作为顶级主力,连三局比赛的节奏都把握不住,问题显然不在外部环境。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心理层面的变化——以往有孙颖莎、王曼昱等主力在前,陈幸同只需扮演稳定军心的角色;如今需要独当一面时,她显然未能适应这种角色转变,压力远超预期。

这场失利或许不仅意味着一场比赛的失败,更可能让陈幸同失去教练组的信任和未来的发展机会。作为首次担当1号种子的选手,这样的表现无疑会给她贴上“不堪大用”的标签,想要摆脱这一标签将异常困难。

男队方面,小将温瑞博对阵韩国吴晙诚的比赛颇具代表性。他以1-3落败,但从比分来看(7-11、7-11、11-8、8-11),每局都差在关键分上。能扳回一局说明他状态尚可,但经验明显不足,技术也显得粗糙,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吴晙诚作为韩国重点培养的选手,大赛经验远超温瑞博。这场比赛充分暴露了国乒小将们大赛经验极度缺乏的问题——并非实力不济,而是缺乏足够的国际赛事历练。

另一场男单比赛中,陈垣宇同样以1-3不敌张禹珍,但整体表现比温瑞博更为出色。尤其是首局以10-12惜败,第三局崩盘后还能追回比分,说明他心态保持得不错,技术也没有明显下滑。问题依然出在节奏感和经验上——张禹珍的外线抽杀和节奏切换是年轻球员最害怕的套路,一旦被拖入对方节奏就难以翻身。

国乒三人首日出局,轻描淡写地说是“意外”,但严重点说就是暴露了“系统漏洞”。从伦敦挑战赛到这次冠军赛,王励勤带队期间的用人思路一直存在摇摆。一会儿全派二线女将练兵,一会儿干脆不派男队出征。等到真正需要比赛经验时,这些小将几乎就是“裸考”,上场就撞墙。

球迷早在伦敦站就提出过建议:既然派人去参赛,不如让男队也练练手。如今看来,这一建议颇具前瞻性。陈幸同的失利固然扎眼,但年轻队员接连被一轮淘汰,暴露的其实是国乒在“更新迭代”上的犹豫不决——既想守住成绩,又想培养新人,结果两头都不稳。

王励勤上任后,一直被外界拿来与刘国梁时期作对比。刘国梁时代的底气来自层层梯队建设和不断磨合——新人打挑战赛、主力打积分赛,战线虽长但节奏清晰。而现在的男乒更多像是按任务派兵,谁状态好谁去,缺少长期规划,也缺少“让小将多输几次”的耐心。

接下来,王励勤或将采取两大改革措施。其一,可能会加大二线队员的大赛历练机会,尤其是国乒男队。目前除了王楚钦、林诗栋外,只有向鹏离主力位置较近,其他二线队员一轮游几乎成了常态。北京大满贯赛就是最好的例子,二线队员能上的几乎全上,陈俊菘就是典型代表。没人看好他却连赢张本智和、进了男双决赛。这样的黑马不靠天赋,全靠机会,而机会从来不是等出来的。

其二,陈幸同的失利可能让她彻底失去洛杉矶奥运会的竞争机会。接下来,对于蒯曼和陈熠这两位新生代选手,王励勤或许会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作为后备主力进行重点培养。

这次蒙彼利埃的“一轮游”或许能给国乒提个醒——光靠内部对抗和封闭训练,已经无法支撑年轻球员的成长速度。国际赛场的节奏、环境、对抗强度,必须靠真打实拼去适应。否则每次出国参赛就像考试临场发挥,赢一场靠状态,输一场就找理由。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