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俄罗斯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严重的地缘政治错觉,那就是认为只要他们选择‘躺平’,欧美就会将矛头转向中国,而中国为了自保,不得不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出钱出力。”这一观点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舆论场的层层涟漪。
俄罗斯专家的这番话,直白地戳破了一个长期流传于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幻觉。有些国家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躺平”不动,西方就会自动将炮口对准中国,而中国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就必须无条件地出钱、出力、出资源来“保护盟友”。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
这番言论,不仅揭示了当前中俄、中伊合作中日益凸显的张力,更折射出中国在国际地缘棋局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需要“求人”的角色,而是一个以商业逻辑为指引,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全球性玩家。
时间回溯到伊朗和中国签署那份备受瞩目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时刻。这份协议一亮相,便在伊朗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媒体间的口水战、保守派的强烈反弹、革命卫队的暗中抵制,一系列组合拳让这份协议在还未落地实施之际就开始“缩水”。原本谈好的4000亿美元投资,涵盖了石油、港口、电信、基建等多个关键领域,听起来仿佛是要将伊朗打造成中国通往中东的超级跳板。然而,到了2025年,现实却给了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公开数据显示,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盖伊几周前无奈承认:“协议规模太大,我们只能边谈边干。”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没钱、没执行力、没结果。比如,伊朗南部港口的起重机已经闲置了整整两年,原本规划的中资船队也早已调头驶向了阿曼。中企的工程机械运到了现场,却因为审批和海关政策的繁琐而卡壳,光是延误就让成本飙升了20%。中国资本不是慈善机构,面对收益不确定、项目不透明、风险还高的投资环境,谁也不会愿意拿几十亿美元去做试验田。
伊朗一度将自己视为“反美阵线”的重要一环,试图用“共同敌人”这张牌来换取中国无条件的支持。然而,他们错了。中国不是冷战逻辑的继承者,而是市场逻辑的坚定拥趸。与其说中国离不开伊朗,不如说伊朗更需要中国。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海湾地区的阿联酋、沙特的能源投资增长了17%,而对伊朗的投资则基本停滞不前。这不是中国“抛弃”了伊朗,而是理性的选择。如果伊朗不调整自己的姿态,不解决政策不确定性和制度掣肘的问题,那么最终只能成为“一带一路”地图上的一块“空白拼图”。
再来看看俄罗斯的情况。中俄贸易在今年前7个月突破了1258亿美元的大关,天然气进口量增长了29%,原油进口量达到了828万吨。表面上看,双方的合作热火朝天,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少“小算盘”。俄罗斯能源部门始终不愿“梭哈”中国市场,他们一边加大对华出口,一边又在价格谈判上死磕不放。中俄最新签署的“西线”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规划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但价格问题却迟迟谈不拢。俄方试图靠“地缘绑架”来抬价,而中方则用全球比价表予以回应——澳洲、中东、非洲的天然气都在降价,凭什么你还在涨?
俄罗斯在谈判中“明显高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欧美制裁持续加压的背景下,俄方曾幻想中国会因为被围堵而“不得不”接纳高价能源。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中国的采购策略已经高度分散化,海上LNG供应链也日趋成熟。俄罗斯的“地缘底牌”已经不再是必杀技。更尴尬的是,尽管今年贸易额创下了新高,但增速却只有8%,远低于去年。而俄对华石油出口在制裁的影响下,反而下降了10%。这说明中国市场虽然能够消化俄罗斯的能源,但并非非它不可。合作的基础从来不是“你对抗西方,我就养你”,而是合同说话、市场定价。
伊朗和俄罗斯的共同问题在于,他们都误判了当前的国际格局。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线性的结构:中美对抗,他们站队就能获利。然而,现实却是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欧美对华的打压是全方位、系统性的,不会因为某国“躺下”就暂停。中国不是靠“结盟”来抵御风险的,而是靠布局全球、掌控节奏。看看中国的朋友圈就知道了:金砖国家扩容了,上合组织多了观察员,“一带一路”也升级为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合作对象从非洲到拉美一应俱全。简单说,中国不缺朋友,也不缺选项。
而且,中国的原则很简单:对等、互利、可持续。没有人能靠打感情牌、讲历史账单来换取真金白银。2025年10月,伊朗的25年协议依旧推进缓慢,俄罗斯的管道价格还在拉锯。但与此同时,中国与阿联酋签署了基础设施升级新协议,与印尼达成了数字港口合作,与肯尼亚开展了绿色能源试点。机会从不等人,更不会因为谁“躺下”而停止。
最终,中国会继续走自己的路,在全球寻找真正值得合作、愿意共同成长的伙伴。那些还在做“地缘买卖梦”的国家,是时候醒醒了。与其幻想中国会为你挡子弹,不如拿出诚意和效率来,一起把蛋糕做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靠“地理”来换取“利益”,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义务为别人的“战略懒惰”买单。错觉终会破裂,关系终归要靠实力与诚意来维系。地缘政治不是情感游戏,而是实力博弈。抱着“你离不开我”的错觉不放,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合作腾飞,自己却原地打转。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