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荷兰强抢安世芯片厂反陷困境,本田停产凸显连锁反应

时间:2025-10-30 16:23:29 来源:谛听骨语本尊 作者:谛听骨语本尊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资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并罢免中国籍CEO、冻结超千亿资产,这一强盗行为引发全球关注。然而,荷兰政府未曾料到,这场看似“稳赚不赔”的交易,最终却演变为一场自食恶果的闹剧。

随着事态升级,安世中国迅速推出供货新规,欧洲车企首当其冲。本田加拿大组装厂因芯片短缺被迫砍半产能,并计划10月底停产一周,成为这场风波中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荷兰政府的短视操作。

荷兰政府动用上世纪《货物供应法》,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试图通过控制芯片供应链获取利益。然而,他们很快发现,接手的不过是一个“空壳”——总部大楼内仅剩百余名文职员工,生产链早已转移至中国。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在12小时内突破技术封锁,东莞、上海工厂迅速补齐供应链,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仿佛这场风波从未发生。

安世中国在恢复生产后,向欧洲车企抛出三项“硬规则”:第一,重签合同,废除此前与荷兰总部签署的协议,将利润流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只接受人民币结算,绕开美元金融体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三,供应优先级向国内倾斜,欧洲订单需“看心情”接单。这三招直击欧洲车企要害,本田停产仅是开始。

荷兰政府接手安世后,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总部无生产能力,无法按期交付芯片;而安世中国凭借完整的供应链和核心技术,成为全球车企不可或缺的供应商。目前,安世中国年出货量超500亿颗芯片,全球无一家企业能替代其地位。欧洲车企若想继续生产,必须接受中方条件,大众、宝马等已着手签署新协议。

这场风波中,国内车企迎来“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安世中国掌握核心技术后,优先满足国内订单,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化迈进。而欧洲车企若想继续获得芯片供应,必须接受中方规则,否则将面临与本田相同的停产危机。

荷兰政府原本计划通过强抢芯片厂获取利益,却因短视行为陷入被动。如今,他们不仅要面对全球车企的指责,还因无法交付芯片而背上骂名。更严重的是,这一事件可能让外资企业对荷兰投资望而却步。为挽回损失,荷兰政府不得不向中方求和,但中方态度坚决:当初我们秉持和平共处原则,荷兰却觊觎技术;如今想通过求和继续获取芯片,无异于“白日做梦”。

这场博弈中,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中方手中。欧洲及美西方车企若想继续生产,必须遵守中方规则。而荷兰政府的短视行为,不仅让自己陷入困境,也为全球产业链安全敲响了警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