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亿巨头均和集团突然暴雷,引发市场强烈震动——这家曾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超级集团,通过空转流水制造虚假繁荣,最终在2025年彻底崩塌。1000亿元资产瞬间蒸发,上百家银行深陷泥潭,无数普通人的存款化为坏账。这场看似电影情节的商业骗局,实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金融犯罪。
空转流水:千亿资产的虚假游戏
当执法人员查封均和集团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办公场地是租来的,仓库里的货物全是假货,就连高速路上那些看似忙碌的货车,竟是专门雇来跑空车的“演员”。更荒诞的是,银行明明知道这些流水都是假的,却仍在源源不断地放贷。大宗商品贸易沦为左手倒右手的资金游戏——A公司采购5000万钢材,B公司次日接手,C公司再转卖,货物可能从未挪动,但账面却产生数十亿交易流水。这种自导自演的戏码,让老板何旗坐在办公室里动动鼠标,就能让资金在上百家关联公司间疯狂转移。
何旗其人:顶级的骗术大师
集团创始人何旗,这位1982年出生于福建长乐的“成功企业家”,实则是顶级的骗术大师。他名下控制着上百家看似互不相关的公司,实则都是提线木偶。更讽刺的是,他头顶着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等光环,将这些虚假贸易包装成“大宗商品贸易”的典范。当监管部门看到同一家企业频繁开票贴现时,系统虽会自动报警,但何旗早已设计好对策:让A公司开票、B公司贴现、C公司提供过桥资金、D公司负责回款。在监管报表上,这些公司毫无关联,仿佛正常商业往来,实则幕后黑手始终是何旗一人。
何旗
银行明知故犯:考核压力下的共谋
银行为何会上当?答案远比想象黑暗。信贷经理面对明显造假的流水单,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每个经理每月都有放贷任务,完不成就要扣奖金、降职。当包装精美的“优质客户”拿着虚假财务报表申请贷款时,一些信贷经理甚至会主动配合造假:教客户如何编写贸易合同、选择五金配件等不易核实的商品,只要金额不超过注册资金3倍就能轻松过关。这就像监考老师不仅不阻止作弊,还偷偷告诉你答案在第几页。
金融监管失效:利益驱动下的千疮百孔
整个金融监管体系在利益面前变得千疮百孔。虽然银行有反洗钱系统,但老练的骗子总能通过关联公司拆分交易,让监管部门看到的都是合规的单笔交易。这种游戏持续到资金链断裂的那一刻——当银行不再批新贷款,旧贷款又到还款期限时,整个虚假商业帝国就会瞬间崩塌。如今,除了银行,各地城投公司也深陷泥潭:当初为政绩与均和合作,如今合资公司资金收不回,增值税发票成异常凭证,烂尾产业园还得自己收拾。
延伸阅读:
清流|均和系三家“500强”公司陨落:联手24家城投公司大搞循环贸易,兴业、建行等多家银行紧急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