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马来西亚防长先一步抵华,直奔中国军工厂,重点锁定鹰击-12E

时间:2025-09-20 13:25:16 来源:史智文道 作者:史智文道

前言

2025年9月17日至19日,第12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如期举行,然而真正引发国际防务界热议的,并非会场内的发言交锋,而是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穆罕默德·哈立德·努尔丁在会议前夕悄然展开的一次特殊行程。



这位东南亚关键国家的防务负责人甫一抵华,便径直前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部,实地观摩被外界誉为“海上规则颠覆者”的鹰击-12E超音速反舰导弹。这一举动迅速成为全球军事观察家解读地区战略动向的重要信号。

马来西亚防长行程惹人眼

当多数与会代表尚在准备开幕致辞之际,马国防部长已深入中国军工核心腹地。他的首站并非传统外交场合,而是直接踏入掌控尖端武器研发命脉的航天科工基地。这种跳过礼节性会谈、直击实战装备的做法,在高层防务交流中极为少见。



此次参观的核心焦点,正是具备“航母猎杀”能力的鹰击-12E导弹。该型武器作为中国海军现役主力远程打击力量之一,其性能参数早已引起多国关注。而马来西亚防长亲自到场考察,无疑释放出强烈采购意向。



这款导弹之所以被称为“舰队终结者”,在于它将速度与突防能力推向极致。相较于传统亚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2E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大飞行速度可达4马赫,意味着每秒可前进约1.36公里,几乎令敌方防空系统陷入瘫痪状态。

以当前主流舰载防御体系为例,从雷达发现目标到完成拦截动作,通常需经历探测、识别、火控锁定、发射拦截弹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耗时至少两分钟以上。而面对4马赫来袭目标,留给战舰的有效反应窗口不足百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海军现役主战反舰武器仍为法国制造的“飞鱼”MM40 Block3型导弹,其巡航速度仅为0.9马赫,属于典型的亚音速平台。此类导弹在发射后需长时间飞行才能抵达目标区域,期间极易受到电子干扰或末端拦截系统的压制。

相比之下,鹰击-12E不仅速度快,还具备灵活多变的攻击轨迹。它可以采用高空节能巡航模式延长射程,在接近目标时骤然转入俯冲打击;亦能全程保持超低空掠海飞行,借助海面杂波掩护规避侦测。



为了实现精准贴海飞行,该导弹弹体前端两侧设有微型无线电高度计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距海面距离,并将飞行高度稳定控制在10至15米之间,误差不超过1米。这种近乎隐形的突防方式,极大提升了突破现代舰艇防御圈的成功率。

尽管出口版本因遵循《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规定,将最大射程由自用版的逾400公里压缩至290公里,但其核心突防机制和毁伤效能未受影响。军事评论员尹卓曾指出,该型号整体作战能力显著优于俄制P-800“宝石”及印巴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导弹。



解放军官方披露的“双四标准”——即400公里射程与4马赫速度——进一步佐证了其技术领先地位。即便对外销售型号有所调整,其综合打击威力依然处于世界同类产品前列。

双重威胁

那么,为何马来西亚会对这样一款高威慑力武器表现出浓厚兴趣?答案深植于其面临的复合型安全挑战之中:一边是历史遗留的主权争端尚未彻底解决,另一边则是邻国军力快速升级带来的现实压力。



最紧迫的外部刺激来自菲律宾。自从小马科斯政府执政以来,菲方全面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积极扮演美方在南海战略布局中的前沿支点角色。随之而来的是其武装力量的迅速现代化进程。

菲律宾陆续从韩国引进2艘先进的“何塞·黎刹”级护卫舰以及12架FA-50PH轻型战斗机,使其空军与海军作战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摆脱了过去依赖老旧美援装备的局面。



更令吉隆坡方面警觉的是,菲律宾已部署由印度提供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系统,该导弹同样拥有290公里射程与2.8马赫飞行速度,并已被安置于靠近马来西亚边境的巴拉望岛军事基地。

这意味着,仅需数分钟,菲方即可对马国西海岸重要港口、海上能源设施乃至海军基地构成实质性打击威胁。此前长期存在的区域军力优势正在发生逆转。



更为复杂的是,美军已获准使用菲律宾境内的多个前沿基地,并已在吕宋岛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与“胜利女神”反舰防御单元。尽管目前这些系统归属美军掌控,但未来是否存在转移可能性,始终是东盟国家心头悬剑。

除现实军事压力外,沙巴州主权争议仍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议题。该问题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期英国北婆罗洲公司与苏禄苏丹国签署的土地协议。



原始文件存在英文与爪夷文两个版本,前者使用“割让”(cession)一词,后者则表述为“租借”(lease),一字之差埋下了百年纷争的伏笔。马来西亚依据实际控制权及国际法原则主张主权完整,而菲律宾基于历史权利持续提出声索。

2013年,苏禄苏丹后裔组织武装人员登陆沙巴,引发激烈冲突,造成双方共68人伤亡;2022年再度传出类似入侵图谋,迫使马来西亚加强边境戒备。



在此背景下,构建有效威慑成为国家安全优先选项。然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区域防空反导体系成本高昂且周期漫长,对于预算有限的马来西亚而言并不现实。因此,“以攻代守”成为最具性价比的战略选择。

一旦引进鹰击-12E,配合现有空中平台形成远程打击链条,即可对潜在对手水面编队形成压倒性优势。这种非对称作战能力不仅能有效遏制挑衅行为,还能增强本国在谈判桌上的战略筹码。



尤为关键的是,该导弹支持多平台发射,尤其适配马来西亚空军现役的18架俄制苏-30MKM重型战斗机。通过必要航电与挂载接口升级,这些战机便可承担远程精确打击任务,大幅延伸国家战略威慑纵深。

大国平衡术

这场潜在的高端军贸合作,其背后折射出的远不止双边军事需求,更是一场地缘政治层面的精巧博弈,涉及中美马三方利益交织与战略互动。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坚持“不结盟、不站队”的外交哲学,力求在中美两大强国之间维持独立自主的空间。这种“骑象行走”的策略,既避免过度依附任何一方,又能最大化自身回旋余地。

当菲律宾明显倒向美国阵营,导致区域力量格局失衡之时,马来西亚自然需要寻找新的战略支点。此时转向中国采购具备决定性打击能力的关键武器,正是其重塑安全平衡的实际举措。



类似迹象早有显现。马来西亚第一副总理扎希德曾在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上公开称赞中国歼-10CE战斗机性能优异,展现出对该型战机的兴趣。这表明,吉隆坡正认真评估与中国深化防务合作的可能性。

对中国而言,成功向马来西亚这类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东盟成员国出口鹰击-12E等高端武器系统,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国产军工技术水平获得国际认可的体现,更是中国参与地区安全架构建设的重要一步。



作为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地缘价值无可替代。与其建立稳固防务合作关系,有助于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区域安全秩序,减少西方主导的安全机制垄断局面,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路径。

结语

回顾此次马来西亚防长访华之行,表面看是一次常规的技术考察,实则凝聚了多重深层考量:既有应对邻国军力跃升的迫切需求,也有化解历史争端的战略焦虑,更有在全球大国竞争加剧背景下维护自主空间的外交智慧。



鹰击-12E不仅仅是一款具备强大毁伤能力的武器系统,它更像是一枚投入东南亚战略棋盘的关键棋子。若最终落地成交,不仅将重塑马来西亚未来数十年的国防态势,也可能成为影响南海局势走向、改变区域权力分布的重要变量。

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这场看似低调的军购洽谈,或将掀起新一轮地区安全格局的涟漪效应。风云变幻之中,各方落子无悔,局势如何演进,值得持续追踪。

信息来源:

1.《国防部长董军会见出席北京香山论坛客人》观察者网2025-09-17 20:14
2.抖音@航空知识王亚男——“菲律宾的布拉莫斯导弹威胁太大?马来西亚防长参观鹰击12E #硬核深度计划 #零基础看懂全球”发布时间:2025-09-18 14: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