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金正恩访华后鸭绿江迎新动态,中朝十年合作终现曙光

时间:2025-09-20 13:05:00 来源:刘庆彬 作者:刘庆彬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回国不到半个月,鸭绿江地区便迎来了重大动态,中方十年来的定力与耐心终于迎来了回报。本月月初,金正恩访问北京后,中朝边境贸易迎来了新的拐点,建成逾十年的新鸭绿江大桥出现了全面开通的迹象。

『鸭绿江两岸迎来重大进展』

七八天前,中朝两国不约而同地开始升级附近的海关设施,并派代表就协调机制进行磋商。双方主要讨论了简化海关手续、共同管理边贸等议题,为后续扩大合作定下了基调。这一重大动态立刻引发了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


【朝鲜领导人从北京回去后,鸭绿江有了大动静】

新鸭绿江大桥若能顺利开通,其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原先的“中朝友谊桥”是单向通行,承重力只有20吨,已经无法满足中朝边贸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兴建新的大桥势在必行。2010年12月,新大桥动工建设,不到4年便竣工。

然而,通车工作之所以延宕这么久,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建桥时,中国承担了全部建设费用,而朝鲜则负责境内引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但中朝的基建能力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中方这边早已完工,配套设施也跟上了,而朝鲜这边进度依然堪忧,要么是资金不到位,要么是物资短缺,一来二去,进度自然被拖累。更不要说中间还赶上了几年的疫情。

此外,朝鲜在政治上有自己的顾虑,担心大桥建成后,自己会在经贸上过度依赖中国。


【外媒也注意到新鸭绿江大桥】

『朝鲜重视自力更生,外交经济有心气』

说白了,朝鲜对“自力更生”这四个字看得很重,这可能是他们与南边邻国的最大不同。朝方前不久在总结五年经济发展成果时,既肯定了俄朝经济合作取得的种种进展,也提醒说,不要过度依赖外部合作,免得阻碍“自力更生”的努力。

由此可见,朝鲜在外交和经济建设上,还是很有心气的。今年朝鲜举行建国77周年庆祝活动时,朝鲜领导人在演讲中就提及,朝鲜已经攀登到了“极高地位”。鉴于中俄朝领导人在北京互动举世瞩目,这番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鸭绿江大桥十年前就已建成】

从我们的角度而言,新桥建成以后,应该完全发挥“双向双层”的功用,提高通行效率,助中朝边贸更上一层楼。然而,朝鲜这边态度上有所保留,觉得按照旧桥的通行模式即可。不过这与两国经贸合作的现实需求脱节,中朝就此开展协调工作,同样需要不少时间。

加上之前半岛安全态势一直不稳,朝鲜外部环境紧张,相比加强中朝经贸,朝鲜有更优先的战略目标,在资源分配上有必要作出取舍。因此,通车工作一直拖延到现在。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朝互信的加强,朝鲜内外环境的改善,以上提到的顾虑和阻碍都已经被克服。中朝北京会晤后,新鸭绿江大桥的开通工作优先级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朝鲜领导人称,国家地位“攀登到极高位置”】

『新大桥将成为中朝经济合作的支点』

有必要明确的是,不是中朝北京会晤之后,双方才想起新鸭绿江大桥的通车工作。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这边始终保持耐心和定力,持续完善建设工作,确保时机成熟后,能第一时间全面通车。

实际上,早从去年开始,中朝在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时,就开始有意识地为大桥全面通车做准备。中国这边继续完善并扩建配套设施,有条不紊地进行招标工作,周边商业区基本成型,内部施工工作两个月内完成。

为了迈好最为关键的临门一脚,朝鲜这边也不含糊,建设工作早早恢复正轨。西方商业卫星不时拍到起重机驶入朝鲜一侧,还有人看到满载物资的卡车陆续过桥,助力边境通道建设。

不仅如此,中朝贸易稳中有进,丹东卡车运输量持续增进,海关的集装箱装卸也显得非常活跃,这些无疑都是积极现象。


【中朝峰会结束后,金正恩乘专列回国】

可见中国这一侧,已经是万事俱备,就只差朝鲜那边跟上进展了。同时双方也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很显然,中朝领导人在北京举行峰会,让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朝鲜地方官员则鲜明地感受到,自从本月初中朝领导人在北京会晤后,新鸭绿江大桥的开通准备工作显著加快。他们认为这一现象“超越正常化范畴”,也因此更加期待新大桥能为中朝边贸带来重大变化,而这本来就是新桥建设的初衷。

后续,中朝有望围绕新鸭绿江大桥,建立边境物流特区,以此作为两国战略经济合作的支点。中国还可能向朝鲜建议,投资提升大桥周边的交通基建水平,并兴建轻工业园区,朝鲜这边同样是求之不得。至此,中国的耐心与定力,终于有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