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公布了最新一期裁判评议工作结果,其中针对上海申花外援特谢拉“吐口水”事件的评议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据足协官方声明,由于无法从现有视频中确定特谢拉是否存在吐口水行为,因此决定不对该球员进行任何处罚。

然而,这一评议结果并未平息外界的质疑。有报道指出,足协在报告中仅提及“依据现有视频”无法看清特谢拉有吐口水和辱骂对方球员的举动,但事实上,多个其他渠道的视频均能较为清晰地显示特谢拉确实存在吐口水的行为,按照比赛规则,至少应被出示黄牌警告。这不禁让人对足协所称的“现有视频”来源产生疑问,难道仅仅局限于现场的转播机位吗?
回顾上赛季中超联赛的一场补赛,梅州客家与上海海港的比赛中,梅州赛后申诉上半场海港球员的进球存在手球在先的情况。当时,足协评议组不仅调取了现场视频,还结合了多个渠道来源的视频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郑重”表示奇塔迪尼确实手球在先,进球无效。这一严谨的判罚过程与对待特谢拉“吐口水”事件的轻描淡写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何在对待一个疑似手球时,足协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地追求真相;而在面对可能存在的吐口水这样极不道德的赛场纪律问题时,却显得如此宽容和草率呢?
奇塔迪尼

事实上,这并非足协首次在针对上海申花、尤其是特谢拉的处罚问题上表现出宽容态度。例如,在今年9月的一场比赛中,特谢拉在申花与武汉三镇的比赛中出现蹬踏动作,按照今年联赛的惯例,这种行为应该直接导致红牌罚下。然而,特谢拉却安然无恙地继续比赛。后来,经过足协评议组的复议,虽然承认应该给特谢拉出示红牌,但却拒绝对其进行追加停赛的处罚。
邓涵文
对比之下,2023赛季时,河南队外援舒尼奇因严重犯规在比赛中仅吃到黄牌,但经过足协评议后,被给予了追加5场禁赛的处罚。这一判例表明,足协完全有能力、也有判例可以支持其对特谢拉进行追罚。然而,在特谢拉的事件上,足协却选择了“网开一面”,这无疑加剧了外界对其评议尺度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质疑。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不难看出,中国足协在对待中超豪门球队和中小俱乐部时,其评议尺度确实存在明显的前后不一和自相矛盾之处。这种“双标”的做法不仅让河南队等曾遭重罚的俱乐部沦为“冤大头”,更让广大球迷和媒体对足协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产生了严重质疑。如何确保评议尺度的统一和公正,将成为中国足协未来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