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中方强硬反击:安世中国与荷兰博弈,产业链控制权花落谁家?

时间:2025-10-31 08:23:07 来源:行走的知识库 作者:行走的知识库

一张在荷兰办公室签署的文件,根本无法阻挡上海工厂里高速运转的流水线。这场看似复杂的跨国博弈,实则核心简单明了——律师函、政客声明、邮件争执,不过是表象,真正的较量在于产业链的控制权。



奈梅亨的办公室灯火通明,IT部门仅通过几行代码就锁定了中国员工的邮箱和远程办公权限,人事部门随后宣布工资发放将遵从荷兰指令。这一系列操作,在业内人士眼中不过是一场闹剧。

他们似乎忘记了,安世中国作为独立法人,工资发放账号开在浦发银行,盖的是中国董事长的章。荷兰的指令,对银行而言并无约束力。

与此同时,上海松江的工厂内,工程师们无暇顾及这些纷争。生产计划照常进行,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稳定运行,仓库里高纯度硅片堆积如山,等待转化为芯片。

所谓的“总部夺权”,在中国车间里连一丝涟漪都未激起。



闻泰科技当年斥资376亿收购恩智浦部门,看中的并非荷兰的门牌号,而是功率半导体技术与重庆、虞城、苏州等地的完整生产线。这些核心资产,难以复制,是真正的“金蛋”。

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股权、更换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被外媒包装为“维护欧洲战略科技自主”。然而,这一行为与历史上的海盗行径无异,实则是对产业链控制权的粗暴争夺。

【来源品】

中国商务部的反应迅速而有力。10月16日,一份简短却直击要害的文件送达荷兰,指出其措施程序不当、违反合同。

同日,上海海关开始对安世中国的每一批出口货物进行登记备案。

这一动作的含义明确:中国不会坐视资产被夺,若荷兰强硬,也将难以得逞。



随后,中国祭出杀手锏——出口限制清单。车上用的MOSFET芯片、肖特基二极管、高边驱动器等核心产品,未经中国批准,一颗都不许运出。

这一举措立即引发连锁反应。欧洲汽车厂如大众、宝马,每年从安世中国采购三十亿颗芯片,这些芯片是汽车的“神经末梢”,缺之不可。生产线停摆一天,损失巨大。

德国人率先坐不住,直接致函荷兰经济事务部,警告若因荷兰行为导致损失,将追究其责任。



德国人发明了新词:“谁制造风险,谁承担损失”。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陷入两难:国内政治压力要求其有所作为,而欧盟伙伴则因实际损失而施压。他最终公开表示“愿意和中方谈谈”。

然而,此时谈判已无太多余地。资产归属清晰,技术与生产线全在中国。中国的出口管制,如同王炸,让荷兰进退两难。

律师事务所的测算显示,若荷兰冻结令持续90天,安世欧洲收入将减半。

而中国方面,最多三周即可将产能分配给国内客户或其他海外市场。中国需求巨大,不愁销路,利润甚至可能更高。



谁伤筋动骨,一目了然。

行业人士更关注技术层面。功率芯片良品率依赖海量实时生产数据调整工艺。荷兰虽夺走办公室,但生产数据库服务器在无锡,每日TB级数据更新,荷兰无法获取实时信息,无法精确修正生产线。

他们手中的,不过是过期的Excel报表,毫无用处。



行业内有笑话称,荷兰夺走的是程序的空快捷方式,而真正的核心动态库被中国锁起。点击图标,屏幕上仅弹出“权限不足”。

剧本已无悬念。荷兰要么撤回冻结令,要么被欧洲汽车巨头拖上法庭。

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早已结束。生产未停,技术在手,出口闸门紧握。资本流向最安全、最赚钱之地,供应链亦然,稳定出货者得天下。

这场闹剧最终证明一个朴素道理:控股权可写在纸上,但制造根基必须扎在土地里。芯片需在炉中烤制、用机器拉线,无法通过邮件传送。



信任一旦破碎,难以拼凑。荷兰政府的操作,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挖下了法律黑洞。

而安世中国则用轰鸣的生产线告诉世界:想绑架产业链,先掂量自己是否付得起代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