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新华时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如何引领业余体育新风潮

时间:2025-11-05 11:09:53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

场均观赛人数超2.8万、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20亿——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近日圆满落幕。这场以“现象级”表现刷屏的业余赛事,不仅立起了2025年中国业余体育赛事的标杆,更以“体育+人文+经济”的创新模式,为地方发展探索出一条充满烟火气的新路径。

当屏幕前的亿万目光与赛场内的呐喊声同频共振,当教师、公务员、个体户等各行各业的球员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当普通市民从“看客”变为“参与者”,“苏超”用一场“家门口的赛事”证明: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竞技本身,更在于它能串联起城市的人文记忆、激活文旅消费的“一池春水”。

“群众唱主角”是“苏超”火爆的核心密码。与传统职业联赛不同,“苏超”的球员来自社会各阶层,观众群体也突破了球迷圈层,覆盖了普通市民、家庭群体等更广泛人群。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让体育赛事从“专业竞技场”转变为“城市情感共同体”。当“为家乡进球”成为全民共鸣,当个人拼搏与城市荣誉深度绑定,体育赛事便超越了胜负本身,成为凝聚乡土认同、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纽带。

从贵州“村超”的先行探索,到“苏超”引发的“湘超”“川超”“赣超”等本土赛事遍地开花,中国业余体育赛事正经历一场从“单一项目”到“城市IP”的升级。这些赛事以“一城一队”模式,将足球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让体育成为城市精神的载体。例如,“苏超”通过赛事串联起江苏各地的文旅资源,带动餐饮、零售等消费场景,形成“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消费闭环,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

“苏超”现象的背后,是中国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随着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供给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个有影响力的赛事,不仅能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更能通过“体育+”模式,串联起文旅、餐饮、零售等产业,放大乘数效应。数据显示,“苏超”期间,赛事举办地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0%,周边商圈客流量提升25%,充分验证了“体育+文旅”的商业价值。

拼搏不分输赢,发展重在参与。当各地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体育品牌,当群众赛事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金钥匙”,中国体育正走出一条“群众广泛参与、经济人文双赢”的新路。这条路上,既有老百姓红红火火的日子,也有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更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编辑 陈艳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