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东园居士:兴化足球队崛起正当时,呼吁组建本土力量

时间:2025-11-05 12:18:37 来源:兴化论谈 作者:兴化论谈


随着苏超赛事的落幕,泰州队摘得桂冠,但这一结果却引发了诸多讨论与隐忧。作为首次举办的苏超联赛,规则上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冠军归属问题,更是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新华日报》以《光荣属于南通》为题,对南通队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与惋惜。文中提到,南通队在最佳阵容中独占三席,最佳教练也花落南通,他们从“南鸟巢”一路拼杀到“圣奥体”,却未能夺冠,实在令人心疼。文章末尾,更是连喊三遍“光荣属于南通”,彰显了对南通队的支持与鼓励。
与此同时,《南方周末》则刊发了《苏超夺冠,泰州感动你的不只是足球》,委婉地指出了泰州队夺冠背后的球员归属争议。报道称,泰州队内14名球员均非本地籍,而是来自长春亚泰U21足球俱乐部。这一现象引发了关于足球资源分布不均与规则使用的讨论。


不仅如此,若干自媒体还爆料称,泰州队的教练也是东北人,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争议。

虽然我并非足球专家,但此前一直关注着贵州村超,对大西南山区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了解。因此,江苏省举办苏超联赛,我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我认为,由于泰州夺冠存在诸多争议,未来的苏超联赛大概率会修改完善规则,不太可能再允许球员全部来自外地。否则,江苏十三个城市争相效仿聘请外地球员组队参赛,将失去苏超的本来意义,沦为职业足球赛。
因此,泰州尽快组建培养本地足球队,应该已经被摆上了泰州决策层的案头。

回望历史,元末明初的兴化市施耐庵老先生在《水浒传》中便描绘了大宋朝高俅踢足球的场景。然而,如今兴化市对足球的热情似乎并不高涨。
别说足球了,就连篮球的普及也并不尽如人意。年少时读高中,学校操场上竖起了篮球架,校长老师们慷慨激昂地表示:“以后我们还会建足球场!”然而,至今未见足球场的踪影。
约二十年前,上面有了指示,各村都竖起了篮球架,普及了健身器材。这本是好事,但一些村干部却将补贴款用于其他用途,篮球场也变得不伦不类。君若不信,不妨到本村来走一走,看看能否找到一个篮球,哪怕是一个破损的有洞的篮球也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泰州市将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本地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培养工作。

鉴于此,我呼吁兴化市迅速行动起来,组建兴化市足球队,并为泰州市足球队输送人才。
为什么是兴化?因为兴化市是泰州境内的人口大县,官宣146万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不组建足球队实在可惜。
有个成语叫“万里挑一”。在兴化市,只需从10万人里面挑选出一个,就能组建一个满员的足球队;若是从1万人里面挑选出一个,就能组建10个足球队。
兴化水乡,草莽之中藏龙卧虎,豪杰甚众。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支兴化本土足球队,还能够踢出点儿名堂来,那么将会对兴化文旅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又将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方面,参照一下贵州村超的爆火,即可一目了然。

组建兴化足球队其实并不复杂,只需一纸公文,要求各乡镇按照人口比例保送合格运动员,再由兴化市相关部门予以选拔留用即可。
同时明文规定:若有乡镇保送的运动员里没有一个合格的,则该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就地免职。如此,就能有效避免官场里敷衍应付的惯性恶习了。

在此,我再次呼吁:呼唤兴化足球队!呼唤兴化足球队!呼唤兴化足球队!让兴化足球的旗帜在绿茵场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