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全球首富换人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3850亿美元身家一度被身家3930亿美元的拉里·埃里森超越,尽管马斯克很快夺回了首富宝座,但这一事件让人们注意到,这位科技圈传奇人物的竞争对手有多强大。
作为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商业领域以“狠角色”著称。然而,这次更让人关注的,是他的第六任妻子——一位来自中国的34岁女性朱乔琳。
拉里·埃里森一生高调霸道,信奉“要么第一,要么不干”的原则。然而,他的前五段婚姻均未能熬过“七年之痒”。
第一任妻子爱塔·昆妮于1967年与他结婚,1974年离婚。那时埃里森月薪仅1600美元,但花钱冲动,家庭经济紧张。爱塔认为他自私不顾家庭,最终选择离开。
第二任妻子南希·惠勒·詹金斯于1977年与他结婚,不到一年便分开。离婚协议中,南希放弃了甲骨文公司的股份,改拿现金补偿。第一年每月500美元,第二年递减到100美元。若她当时保留股份,后来会成为亿万富翁。离婚的主要原因是性格不合。
第三任妻子芭芭拉·布思于1983年与他结婚,她是甲骨文的前接待员,两人发展成恋人并生下一子一女。婚礼当天,埃里森要求她必须签婚前协议,否则不举行婚礼。婚姻仅维持三年,离婚导火索是埃里森沉迷工作,几乎不顾家庭。
第四任妻子梅兰妮·克拉夫特于2003年12月18日在伍德赛德庄园与他完婚。她是一位浪漫小说家,比埃里森小25岁,婚姻持续七年,到2010年离婚,外界并未得到具体原因。
第五任妻子尼基塔·卡恩是一位乌克兰模特和演员,比埃里森小47岁。他们在2010年后结婚,婚姻仅维持约18个月,2012年结束。此后,两人保持恋爱关系,埃里森表示婚姻是一种束缚,他更喜欢自由。
然而,到了81岁,埃里森的选择让所有人惊讶——他突然成了两个幼儿的父亲,并心甘情愿陪在孩子身边。他还兴奋地对朋友说:“我正经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关键人物是一位34岁的中国女性——朱乔琳。她199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初中就读于沈阳的东北育才中学。
2010年,朱乔琳赴美国留学,初到美国时,她和很多留学生一样,住在学校普通的学生宿舍里,生活相对简单。她先在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的巴德学院西蒙洛克分校学习,并获得两年制文科学位。
这段经历为她后续在密歇根大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012年,她顺利从密歇根大学毕业,取得国际研究学士学位。大学期间,她除了专注学业,还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和实践经验,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毕业后,朱乔琳将发展重心转向职业生涯。2013年,她搬到加州湾区,在红木城郊区的红木海岸短租了一套高档公寓。该地区距离甲骨文总部很近,地理位置便利,有利于职业发展。
在工作期间,朱乔琳凭借出色的商业洞察力和学习能力,很快在职场中站稳脚跟,逐渐积累财富和资源。可以看出,她本身就非常优秀。
很多人认为朱乔琳能在拉里·埃里森身边站稳脚跟,靠的只是他们生的两个孩子,但其实远远不够。
面对“爷孙恋”“拜金女”等标签,朱乔琳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打出了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第一步是低调试探。早在2016年,就有人拍到她和埃里森一起出现在NBA球场,两人有说有笑,互动自然。看似普通的观赛,其实是刻意放出的信号:她不是路人,而是伴侣候选人。不过,两人保持着暧昧的空间,没有明说,也没有承认。
这种留白非常重要,它既能让外界产生猜测,又不至于引发舆论爆炸。再看时间点,那一年正好是埃里森和第五任妻子尼基塔·卡恩分居的时期,说明内部关系已经出现变化。朱乔琳不是“突然插足”,而是顺势进入。
第二步是高调亮相。两人的关系没有通过八卦媒体曝光,也没有通过社交平台官宣,而是以一份正式的慈善声明呈现。
埃里森向朱乔琳的母校密歇根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橄榄球队建设。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明白:这不只是随便的捐款,而是一种间接的身份确认。
从这一刻起,朱乔琳不再只是传闻中的“小女友”,而是以伴侣的身份堂堂正正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一步操作非常关键,过去,她可能会被认为只是依附在富豪身边,但通过慈善的包装,她的形象被重新定义。
一个既有教育背景,又懂得感恩母校,还积极参与公益的女性,和简单的绯闻曝光相比,这种叙事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她们自己手里。
与其被媒体挖,不如主动亮相,而且亮相的方式是正面的、体面的。从那之后,朱乔琳的公众定位彻底转变。
她不再是“富豪背后的神秘女人”,而是“懂得回馈社会的成功女性”。对外界来说,这是一种身份升级;对她本人来说,则是名分的巩固。
孩子的出现,让她在家庭里站稳脚跟;慈善公关,让她在公众面前抬得起头。里子和面子都解决了,她的位置自然就稳了。
用最直接的话说:孩子让她在家里说得上话,慈善让她在外面有说服力。这种双重布局,不仅消除了质疑,还把她的身份牢牢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