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重庆龙兴足球场的灯光璀璨,却未能照亮国足1-0险胜巴林后依旧黯淡的世界杯之路。3胜7负积9分,小组第五,国足再次无缘世界杯,这种熟悉的失望情绪早已让球迷们感到麻木。

然而,人们的注意力似乎已经悄然转移到了如火如荼的“苏超”赛事上。
11月1日,泰州队以4-3的比分逆袭南通队,捧起了首届苏超冠军奖杯。令人惊讶的是,这场地方赛事的决赛竟然吸引了220万人疯抢门票,最终有6万多人幸运地获得了入场资格。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国足与巴林比赛的观赛人数。

早在此前,国足输给印尼队的耻辱之夜后,网络上就炸开了锅。有人提议“让南通队代替国足出战”,甚至“让南通队和国足比赛”。对此,前国脚范志毅在直播间直言不讳地回应:“你真把自己南通队当回事?三天两头南通队南通队,你南通队能踢啊?你真能踢啊?这话你也说得出来!”
范志毅的话其实不无道理。有一句话叫做“别拿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国足再弱,那也是国家队层面的弱,轮不到业余队来挑战。中国足球联赛体系层级分明,中乙之上有中甲、中超,国家队球员更是优中选优的职业精英。因此,如果国足认真跟苏超冠军泰州队踢,进5个8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输赢真的那么重要吗?国足和苏超冠军踢一场,未必不可行,甚至非常合理,非常应该。
南通队原班人马实际上是中乙海门珂缔缘青训队成员,泰州队班底则来自长春亚泰U21梯队。苏超决赛可以看作是U21青训梯队之间的对决。因此,国足和泰州队的比赛,并非职业精英与业余草根之间的较量。年轻人拼劲上来,足球的魅力不正是这种“谁也说不准”的激情吗?
谁能断言,青训梯队的拼劲就敌不过“职业精英”的懈怠?谁又能说,地方赛事的热血就比不过国家队的“体制光环”?
国家队当然不愿意踢这样的比赛。傻子都能算明白这笔账:赢了,是“理所应当”,没人会夸;输了,就是“天塌下来”的灾难,唾沫星子能把足协淹没。因此,国家队和足协都不愿意冒这个险。
但国家队不该有“一队之私”。国家队不能忘记,他们是“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前面挂着“中国”二字,就该有胸怀中国足球的格局,就该扛下中国足球的责任。

和苏超冠军泰州队踢一场,对中国足球,对中国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如果国足赢了,可以破除“高手在民间”“扫地僧”这些流传的观念,让群众明白,专业就是专业,什么事情都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来。这对于当下急切、甚至急躁的心态,是一个非常好的警示。这比任何讲道理的声音都更有效。
如果国足输了,那一定是中国足球的一剂猛药。如果连U21梯队班底的苏超冠军都踢不过,那还有什么理由辩解?这么多年的体制弊病、青训漏洞、职业联赛的虚假繁荣,就正好被这一场败仗扒得底朝天!正好“红红脸”“出出汗”“照镜子”,然后痛定思痛,去找到中国足球的新办法、新出路。
当然,最重要的是,老百姓有这个热切的期待。这个期待不应该被无视。
足球,归根到底,不是高高在上的星辰大海,而是应该俯下身给老百姓带来欢乐和激动的。国家队,是纳税人的钱堆出来的,是球迷的门票、广告商的赞助喂大的。这么多年,我们吞下了多少失望的苦水?从“冲出亚洲”的呐喊,到“别再添堵”的哀求,球迷的底线一降再降。

如今,老百姓想看一场“自己期待的比赛”,想让国家队放下身段,共襄盛举,加热中国民间足球的热度。这要求,不过分。
这种期待确实存在。之前网络就热传一份杜撰的南通队向国足的文言文“挑战书”。我这篇文章的转发如果很多,也能证明这种期待。如果这种期待能成为一种每年的惯例,对苏超,乃至粤超、湘超、川超、闽超的发展,都是好事。这是国家队对中国足球的群众基础,义不容辞的责任。
想想苏超的成绩单:7个月赛期,85场比赛,243万观众涌进球场(场均超2.8万人,碾压多少中超赛事!),线上20亿人次疯狂围观——这不仅是地方性赛事,已经成为中国足球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中国足球的最新火种。

国家队放下身段参与其中,和苏超冠军踢一场。赢了,证明专业的价值;输了,倒逼改革的勇气。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中国足球的幸事。
end
刘 远 举

央视网、第一财经、光明日报、腾讯大家、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FT中文网、澎湃等特约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关注时政、财经、科技话题,以深度、专业、理性的态度,去掘现象背后的事实。
第35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三等奖
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论一等奖
第28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腾讯大家年度作家奖
新浪最有价值专栏作家奖
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奖
中国科技自媒体50人
已开快捷转载,欢迎转载
已开过白名单的公众号,转载请遵循转载规则
您的关注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