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队记为何对杨瀚森的NBA前景持保留态度?近日,资深记者Mike Richman在播客节目Locked On Blazers中直言不讳,指出这位中国新星虽在夏季联赛表现抢眼,但新赛季数据恐难达到场均10分10板的预期。这一观点引发球迷热议,其分析逻辑值得深入探讨。
夏季联赛数据亮眼,但隐忧已现
在代表开拓者出战的4场夏季联赛中,杨瀚森场均贡献10.8分5.3篮板3.8助攻2.3盖帽,投篮命中率45%,三分命中率33%,罚球命中率高达87.5%。尽管存在3.8次失误和4.3次犯规的瑕疵,但作为初登NBA舞台的年轻中锋,其全面性已初露锋芒。
队记泼冷水:替补角色限制数据上限
针对部分球迷预测杨瀚森新赛季能砍下「10分10板」的乐观估计,Mike Richman直言不讳:「作为替补中锋,他的上场时间和球权分配必然受限。8分7板3助的数据更符合现实,毕竟10分10板是主力中锋的水准。」这一论断基于NBA轮换体系的残酷现实——替补球员往往难以获得持续的战术支持。
进攻端隐忧:力量不足或成致命伤
Richman进一步指出,杨瀚森的进攻技巧虽在集锦中表现惊艳(尤其是低位转身、假动作和跳勾),但其核心问题在于对抗强度:「面对NBA级别的内线防守,他能否持续在内线得分?如果无法稳定得分,其传球威胁也将大打折扣。」这一担忧直指中国球员登陆NBA的普遍痛点——身体对抗能力。
正赛挑战:从夏季联赛到常规赛的跨越
尽管认可杨瀚森在夏季联赛展现的脚步移动和进攻多样性,Richman仍警告正赛难度将指数级提升:「夏季联赛对手多为边缘球员,而常规赛他将直面各队主力中锋,甚至全明星球员。力量劣势可能导致其内线进攻效率骤降,连带影响传球选择。」这一观点与NBA历史规律相符——多数国际内线新秀都需经历1-2个赛季的力量强化期。
努力与潜力:时间会给出答案
队记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但杨瀚森的团队已展开针对性训练。据悉,其体重增加数公斤,肌肉维度明显提升,目的正是增强内线对抗能力。技术可以打磨,力量可以通过科学训练提升,这位年轻中锋的成长轨迹仍充满想象空间。正如球迷所言:「好饭不怕晚,且看杨瀚森如何用行动回应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