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球员林葳在NCAA赛场遭遇得分荒,两战合计12投0中的表现引发关注。这位CBA本土得分王为何在NCAA难以找到进攻节奏?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困境成因。
虽然林葳面临诸多不利客观环境,但若持续找不到进攻手感,被移出轮换阵容或成定局,类似杨瀚森的境遇可能重演。

在俄勒冈大学最新一场NCAA常规赛中,球队虽以胜利收官,但中国球员林葳的表现却令人担忧。全场比赛他5次出手全部偏出,仅通过罚球得到3分。若加上此前一场7投0中的数据,两战合计12次运动战出手无一命中,这样的效率与他在CBA赛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时间回溯至季前赛首战,林葳曾展现出不俗状态。不仅完成多次得分,更以一记脑后传球惊艳全场,其表现甚至引发球迷呼吁郭士强将其召回国家队。然而这种势头未能延续,随着季前赛收官及常规赛开启,他的手感突然陷入冰点。
<
连续两场运动战颗粒无收的表现,让林葳成为球迷热议对象。有网友戏称:“咱们CBA的本土得分王到NCAA去练罚球去了吗?”这种调侃背后,折射出大众对其状态断崖式下滑的困惑与担忧。

从CBA到NCAA,林葳为何遭遇得分困境?综合分析存在三大核心原因:
在同曦队效力时,林葳是球队绝对核心,拥有无限开火权。但转战俄勒冈大学这支全美排名前三十的强队后,他需在更复杂的战术体系中重新定位。从核心球员到角色球员的转变,加之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反而导致他越想打好越难以找到节奏。

尽管NCAA是大学联赛,但其防守强度常被低估。中国男篮数年前热身赛负于NCAA球队的案例,早已证明这一点。林葳在采访中曾透露,NCAA对手的防守压迫性远超想象,这种高强度对抗直接影响他的出手选择与命中率。
为适应更高水平联赛,林葳在NCAA期间主动调整了投篮姿势。这种技术层面的改造需要大量训练与比赛验证,目前他仍处于寻找投篮准星的阶段,运动战得分困难在所难免。
虽然客观环境存在诸多挑战,但留给林葳调整的时间并不充裕。若无法尽快找回进攻感觉,他可能重蹈杨瀚森的覆辙——从轮换阵容边缘逐渐淡出。这位CBA得分王的NCAA之旅,正面临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