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梅阿查球场的比分定格在1比4,哈兰德包抄破门完成梅开二度,拉尔森一对一轻松晃过曼奇尼锁定胜局。即便是我这样的资深意甲球迷,也不得不承认:意大利足球的全面落后,已到了无可辩驳的地步。挪威虽非欧洲豪门,但意大利与挪威之间的差距,却真实得令人心惊——仿佛需要一场“麦克格雷迪35秒13分”般的奇迹才能弥补。
意大利足球的困境,早已不是简单的经济下滑、战术老套或青训方向偏差所能解释。米兰双雄的新球场问题,便是这个守旧足球王国的缩影:高层尸位素餐,既得利益者死守私利,人为制造的冠军争夺假象,不过是为了阻止一家独大的愚蠢决策。看看那不勒斯——去年还是意甲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今年却因压力和环境变化而崩盘,靠错判误判捧出的“宠儿”,配上矫情到令人发笑的孔蒂,这样的意大利足球,怎能不落后?怎能不挨打?

一、意大利的战术困境:攻守失衡的惨痛教训
这场比赛的首发阵容一出炉,我便心生担忧——意大利的阵中,竟没有一名球员以防守见长。准确地说,每一名球员的进攻能力都高于防守能力。或许加图索认为对手已出线,战意不足,于是决定以攻代守,一锤子锤死对方。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意大利的围攻虽有效果,但领先后的低位防守却漏洞百出,防不住对手的个人突破,由守转攻时扛不住高位逼抢,围而不攻时又经不起快速反击。以攻代守不是不行,但完全放弃防守,无异于自掘坟墓。
如今的意大利,不仅锋线上缺一个哈兰德,甚至连托尼、巴洛特利这样的球员都没有了。攻不进去,何谈以攻代守?而国米球员弗拉泰西的困境,更是这场比赛的缩影:他希望通过进攻夺回首发位置,于是不断前插,却因此失位漏人,成为防守漏洞,最终陷入“进攻-失位-无法首发-更想进攻”的恶性循环。齐沃不让他首发,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弗拉泰西虽有终结能力和大心脏,但战术匹配和人员辅助至关重要,否则他的技术缺陷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二、尤文兴则意大利兴,国米兴则意大利亡?荒谬逻辑的背后
“尤文兴则意大利兴,国米兴则意大利亡”——这种论调,非蠢即坏,且毫无逻辑可言。

1. 主帅无能,选帅无凭:2006年意大利夺得世界杯时,主帅是里皮;如今的主帅,却是一个执教多家俱乐部都相继失败、多次被中途解雇的失败者。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当足协选帅时依然本着“一定要听话”的原则,而非能力优先,就应想到:鸡血效果过后,问题依然存在。曼奇尼曾多次主动向足协释放执教信号,甚至公开表示后悔当年离开国家队,但格拉维纳及足协官员们既不愿原谅,也无法自我定位,导致管理混乱,战术被爆。
2. 2006年夺冠时,尤文并非“兴”时:2006年意大利夺冠时,尤文正深陷电话门丑闻。当时的意大利,由尤文、米兰双雄、罗马双雄等多支俱乐部的球员共同组成,三条线上都有顶级巨星坐镇。尤文的兴衰,与意大利国家队的成绩,并无直接关联。
3. 国米夺冠时,意大利“亡”了吗?:2020-2021赛季,国际米兰勇夺意甲冠军;同年,意大利在巴雷拉、维拉蒂、迪洛伦佐、因莫比莱等来自多家俱乐部的球员架构下,勇夺欧洲杯。当时的国米兴,意大利“亡”了吗?显然没有。
4. 尤文九连冠时,意大利“兴”了吗?:2011-2020年,尤文图斯九连冠,被亲尤派媒体称为意甲“黄金十年”。但意大利国家队却在此期间经历了2018年缺席世界杯的致命一击。尤文兴,意大利“兴”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5. 国米被吹成意甲亚军,意大利“亡”了吗?:上赛季,国际米兰被裁判的争议判罚“吹”成了意甲亚军,那不勒斯被捧上神坛。但本赛季,卫冕冠军重回双线作战后原形毕露,丑态百出。有人却责怪国米新援太多、哗众取宠。一些老球迷独以国米在欧冠决赛输球为耻,仿佛一切根源都因国米输球导致。这样的国米,“兴”了吗?既然没有,与意大利自己作死有何关系?
三、国脚人数多,是俱乐部的荣耀,还是国家队的负担?
五名国米球员首发,却被某些人指责为“国米兴则意大利亡”的证据。但巴斯托尼在国米是主要进攻出球点之一,到国家队却成了传球找不到落点的无头苍蝇;巴雷拉在国米要么主抓防守,要么主抓最后一传,到国家队却被推上组织核心位置。国脚人数多,本质上是俱乐部联赛成绩相对稳定的体现。不征召他们,国家队更没人可用。这种幸存者偏差的论调,不过是将偶然巧合包装成必然规律的小学水平逻辑。
当意大利国家队再度踏上危机重重的附加赛之路时,真正该反思的是选人、青训、球场建设、如何改革干掉大锅饭形势、如何制造寡头优势、如何以北方三强的优势俱乐部为切入点来带动整体利益的发展。比如:这样的主帅为何能成为国家队主教练?意大利籍教练真的没人了吗?裁判如何能不被场外因素控制?
最后,只希望这场惨败,不要影响国际米兰球员的心态。赶紧调整身心状态,迎接接下来无比重要的两场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