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好不容易挤进NBA大门,却遭遇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信兰成的一系列操作,硬生生将他拽回国内,导致其原本光明的NBA前景黯淡无光,职业生涯也变得一塌糊涂。姚明同样未能幸免,本可多打几年高水平比赛的他,却被各种国内活动折腾得伤病缠身,最终在31岁就无奈挂靴。而整个中国男篮,也从曾经的亚洲老大直接滑落到二流水平,在国际赛场上表现一塌糊涂。
这一切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信兰成那套短视的管理思路。他总是过度担忧球员出国后不再回来,宁可让球员在国内瞎忙活,也不肯放手让中国篮球真正走向国际化。

信兰成刚上台的头几年,还算平稳。他推动了一些基层赛事的开展,也帮CBA拉来了一些赞助。然而,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他从田径领域带来的管理思路,过于注重纪律和控制。球员们必须随时听从召唤,一旦国家队集训开启,就得扔下俱乐部的事情。
1999年,王治郅被小牛队在第二轮选中,这可是亚洲球员的头一遭。这本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事,不仅关乎王治郅个人的发展,更是中国篮球冲出亚洲的重要信号。但信兰成的脑海中,却只有一个念头:怕王治郅跑了不回来。
从那时起,他就紧紧盯着王治郅,动不动就发出回国令。2000年,王治郅刚到美国进行适应训练,就被紧急召回打国内商业赛。起初,王治郅还积极配合,但随着召回次数越来越多,他不得不频繁跨洋飞行,训练节奏被完全打乱。而信兰成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做法,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的身份被火箭队选中,成为球队的宝贝疙瘩。头几年,他在美国打得风生水起,场均能贡献13分8个篮板,还帮助中国男篮在2004年奥运会上闯进8强,那时的中国男篮在亚洲可谓无敌。然而,信兰成在2002到2008年短暂离开篮管中心后,2009年又重新回归。
回归后的信兰成,把姚明当成了“提款机”。奥运会刚结束,姚明正在美国休养,信兰成却安排了各种国内活动,商业推广、地方赛等,都要求姚明去撑场子。姚明一年要在中美之间飞十几趟,原本的休息期全部泡汤。
信兰成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他总觉得球员是国家财产,必须紧紧捏在手里。结果呢?中国篮球本有机会借助王治郅和姚明这两位巨星,学习NBA的职业化模式,引进外教、延长联赛等。但他却一手堵死了这些发展路子,搞得球员们身心俱疲,联赛也跟不上国际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