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CBA选秀大会上,四川男篮在次轮选中了网红球员杨政,试图借助其流量效应提升关注度。然而篮协推出的体测新规成为关键转折点——杨政因未能通过体测,最终未能正式踏入CBA赛场。这一事件不仅让四川男篮的流量计划落空,更引发了关于职业联赛准入标准的讨论。

作为CBA联盟中极具话题性的球队,同曦男篮上赛季历史性地闯入季后赛,但今夏却遭遇多重打击:核心球员林葳赴NCAA深造,强力外援利夫与戴维斯相继离队,总经理刘家成卸任后,新任总经理王震的运营策略引发争议。在球队战力大幅受损的背景下,同曦选择延续网红化路线,试图通过流量效应弥补竞技层面的缺失。

近期同曦男篮的运作引发新一轮争议:球队先是在试训阶段引入多位网红球员,最终与34岁的篮球网红曹芳签下试训合同。这位多次在CBA选秀中落选的球员,其职业轨迹已从最初的逐梦转向流量变现,此次签约被解读为双方各取所需的商业合作。
<从职业竞技角度看,曹芳的加盟存在诸多争议。这位年过三十的球员近年已逐渐偏离职业赛道,其试训同曦的动机被质疑为复制杨政的流量模式。而同曦方面,在核心阵容瓦解后选择网红化运营,暴露出球队在竞技实力与商业价值间的战略失衡。这种短视行为不仅难以持续,更可能损害CBA的职业形象。

杨政体测风波已为CBA敲响警钟:职业联赛需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而非成为网红提升商业价值的跳板。数据显示,多数靠集锦走红的球员连基础体测都难以通过,如"云南滑翔机"矣进宏在北控队鲜有出场机会。若放任此类现象蔓延,将严重削弱联赛的竞技纯粹性。
球迷的担忧不无道理:当杨政、曹芳这类网红球员持续涌入,CBA恐陷入"娱乐化"陷阱。职业体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竞技对抗,过度商业化运作可能导致联赛沦为流量工具,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中国篮球的生态环境。

同曦男篮的困境折射出中小俱乐部的生存焦虑:在核心阵容流失后,选择网红路线实属无奈之举。但历史经验表明,流量效应难以转化为持久竞争力。若新赛季战绩持续低迷,五台山体育馆恐将重现上赛季摆烂期间的冷清场面,届时任何流量炒作都将失去意义。

相较于前任刘家成的人脉资源,新总经理王震的运营能力备受质疑。今夏唯一引援黄荣奇系被广东放弃的球员,这种缺乏实质性补强的操作,暴露出管理层在竞技规划上的不足。若新赛季战绩持续低迷,同曦的网红策略恐将沦为行业笑柄,中国篮球的职业化进程也将因此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