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临近,冰雪经济成为多地激活消费市场的重要抓手。近日,北京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区接连发布新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赛事、打造新场景等方式,推动冰雪消费从“季节性热点”向“全年性增长”转型,为冰雪经济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政策加码:亿元消费券撬动冰雪全场景
以吉林省为例,11月12日,该省在2025—2026新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省级财政将安排1亿元冰雪消费券,通过“青少年上冰雪”“引客入吉”“冰雪直通车”及线上满减等多样化形式,精准覆盖滑雪、景区门票、演唱会、交通等消费场景。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表示,此举旨在降低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同时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分析称,多地围绕冰雪消费布局,既顺应了全民健身与季节性旅游的趋势,也契合了扩大内需、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导向,将为冰雪经济与服务消费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
产业链延伸:从运动到消费的全面升级
冰雪消费的辐射范围远超单一领域。据统计,其产业链涵盖冰雪文化、旅游、运动、竞技、教育培训等核心环节,并延伸至场馆建设、装备研发、企业培育等配套领域。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指出,地方通过供给优化、环境提升、标准完善等举措,不仅能释放消费需求,还能为产业链上下游创造更多机遇。
政策层面已形成国家级支持体系。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再次强调“推动冰雪消费”;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地方创新:多维度发力激活“冷资源”
各地在推动冰雪消费扩容时,策略各有侧重。例如,除消费券外,还通过举办国际冰雪赛事、打造沉浸式冰雪演艺新场景、推出“玩冰嬉雪”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消费服务保障等方式,构建“冰雪+”生态。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结合冰雪大世界等标志性项目,推出“冰雪+文化”“冰雪+科技”等跨界产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政策驱动下,冰雪消费成效显著。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92亿,参与率20.61%,较上一季增加2744万人;带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同比增长超25%。
未来展望: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如何推动冰雪消费持续升温?专家建议,需统筹供需两端:在产业端,加强装备创新与供给,研发轻量化、高安全性装备,加快高端竞技装备国产化,推动雪场数字化转型,并支持“冰雪+文旅”“冰雪+教育”等跨界融合;在消费端,通过定向消费券、学生优惠、家庭套票等降低参与门槛,优化线上预约、支付等数字化体验,同时利用短视频、直播传播冰雪文化,推动项目从“尝鲜体验”向“高频消费”转变。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冰雪经济的核心是“人”,只有让更多人“能参与、爱参与、常参与”,才能实现从“冷资源”到“热经济”的可持续转化。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