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主城区一套被标注为“凶宅”的房产以191万元的起拍价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然而据拍卖辅助机构透露,截至目前该房源尚未吸引任何潜在买家实地看房或电话咨询,市场反应明显冷淡。
法拍“凶宅”191万起拍 价格优势未显效
该套房产位于重庆市某核心区域,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起拍价较市场评估价低约30%。尽管价格存在一定优势,但“凶宅”属性成为主要阻碍。拍卖公告中明确标注该房屋曾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这一信息直接影响了购房者的决策。
据负责本次拍卖的辅助机构工作人员介绍:“自上线以来,我们收到了不少咨询电话,但当得知房屋历史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放弃。目前系统显示报名人数为零,连预约看房的都没有。”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买家顾虑难消除
房地产分析师指出,虽然“凶宅”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20%-40%,但购房者对这类房产的接受度仍然较低。“尤其是自住需求的买家,心理障碍很难跨越。即使作为投资,未来转手也会面临同样问题。”
某大型房产中介区域经理表示:“最近三年我们经手的法拍房中,明确标注为‘凶宅’的成交率不足5%,且最终成交价往往只有市场价的六成左右。”
法律程序规范 风险提示到位
负责本次拍卖的法院工作人员强调,整个拍卖流程严格遵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拍卖公告中以醒目方式提示了房屋特殊情况。“我们要求拍卖辅助机构必须向每位咨询者明确告知房屋历史,确保竞买人知情权。”
法律界人士提醒,购买“凶宅”虽不违反法律规定,但需特别注意合同条款约定。“建议在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房屋现状确认条款,避免后续纠纷。同时要核实法院提供的死亡事件证明材料是否完整。”
目前该房产拍卖仍在公示期内,最终成交情况有待观察。市场人士预计,若无重大价格调整,该房源流拍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