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普京战略调整:俄军占领领土足以向国内交差,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

时间:2025-11-07 11:26:26 来源:博览历史 作者:博览历史

三年多的炮火声渐弱,乌克兰战场上的硝烟正慢慢散去。尽管普京未公开承认‘失败’,但其战略重心已从全面进攻转向巩固战果——俄军实际控制的乌克兰领土面积已相当于一个葡萄牙,资源储备、战略地位与国内民意变化共同推动这场冲突进入新阶段。



从‘闪电战’到‘刹车战’:普京的战略算盘

2022年冲突初期,俄军曾试图以‘闪电战’速决乌克兰,但三年过去,北约未被吓退,乌克兰仍坚守核心区域。2025年俄军攻势明显放缓,转而重点巩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四州及克里米亚——这五块区域占乌克兰总面积的18%,形成从俄罗斯本土到黑海的‘战略走廊’。

这一转变背后是残酷的现实:西方估算俄军伤亡或近百万,兵源紧张与军费飙升至GDP的9.7%(接近苏联解体前水平)已成公开秘密。民用产业萎缩、物价飞涨、卢布贬值,民众生活承压直接反映在民调中:2025年9月仅27%的俄罗斯人支持继续作战,超六成呼吁谈判。



领土的‘硬价值’:资源、战略与经济闭环

普京控制的11万平方公里土地绝非‘无主之地’:顿巴斯地区蕴藏乌克兰90%的煤炭储量(预估价值超12万亿美元),锂、稀土等战略矿产支撑现代工业;扎波罗热核电站曾为乌克兰提供25%电力,现并入俄电网;赫尔松州作为‘欧洲粮仓’,小麦出口不减反增,黑海沿岸的马里乌波尔港成为俄粮食能源新出口通道。

地缘上,这片领土如同一把‘地理锁’,阻断北约东扩通道,巩固俄罗斯在黑海的存在。更关键的是,资源变现形成‘闭环经济’:煤炭支撑军工生产,粮食换取外汇,电力保障国内稳定。这种‘以战养战’模式,使西方制裁难以彻底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



民意与宣传的双重转向

战争进入第四年,俄罗斯国内支持率从初期的70%降至60%,前线士兵家属的抗议、请愿活动频发。经济压力加剧这一趋势:油气出口收入下降14%,药价上涨300%,外资撤离导致失业率飙升。普京政府迅速调整宣传策略,从强调‘军事胜利’转向展示‘治理成果’——电视画面中导弹发射镜头减少,新建医院、学校的内容增多;占领区发放俄罗斯护照、修改教材,试图将领土包装为‘历史回归’。

这种转变本质是给民众‘打安慰针’:18%的领土不仅是军事成果,更是能养活人口、支撑经济的‘政治台阶’。正如分析人士指出,普京需要向1亿俄罗斯人证明,‘这场仗打得值’。



‘冻结冲突’:脆弱的平衡与未来的风险

普京的目标已从‘全面胜利’转向‘合理止损’。2024年5月,他首次公开提议以当前战线为基础谈判停火,但俄乌条件差距巨大: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被占领土归属、永不加入北约、缩减军队;乌克兰则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西方内部也分歧严重:美国2024年对乌援助减少23%,法国主张‘欧洲自主’,德国新总理态度激进,匈牙利则完全退出协调。

这种僵局下,普京选择‘冻结冲突’——既不撤军也不继续进攻,通过治理占领区维持现状。然而历史表明,‘冻结’往往是下一场战争的中场休息:马里乌波尔的爆炸、地下抵抗组织的活动、间谍渗透等隐患持续存在。乌克兰因失去资源区和出海口,经济基本盘被掏空,只能依赖外援;俄罗斯虽与东方贸易破纪录,但过度依赖能源和军工的结构性风险隐现。



结语:未完成的战争与危险的平衡

普京的决策本质是‘收手而不认输’:18%的领土、能源粮食的控制权、战略通道的锁定,足以支撑国内的‘胜利叙事’。但冲突进入‘谈不通、打不动’的僵局,比持续作战更危险——‘停火不等于和平’,任何一方的小动作都可能引发新一轮冲突。对俄罗斯而言,这是向国内交差的资本;对地区而言,这场‘未完成的战争’远未到画句号的时候。

参考资料:
冲突3年,俄乌精英阶层应该反思什么
2025-02-24 经济观察报
俄乌战火两年未熄,但事情越来越清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2
冲突战争没有赢家,是时候合力按下俄乌冲突停止键了
京报网 2023-02-24
一文回顾|俄乌冲突三周年
2025-02-24 新京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