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成年组比赛落幕后,各支CBA球队和球员的注意力已转向即将开启的新赛季。在休赛期,CBA官方陆续推出多项新政策,其中备受讨论的潜力赛规则如今正式官宣落地。据直播吧记者透露,这项新赛事将于新赛季正式实施。
潜力赛赛制详解:规则严格但激励不足
根据已公布的规则,潜力赛将在每场常规赛结束后8分钟开启,比赛分为上下半场各5分钟。参赛球员资格有明确限制:仅各队名单中的非首发国内球员可参与,这一设定旨在为边缘球员提供展示机会。
<
若常规时间平局,将采用“金球制胜”规则——率先取得2分优势的队伍获胜。值得注意的是,潜力赛名次将与常规赛排名挂钩,在赛季末积分相同时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不过具体赛程安排尚未公布,这种“碎片化”比赛形式引发广泛讨论。

篮协初衷:破解边缘球员困境
设立潜力赛的初衷值得肯定。当前CBA联赛过度依赖外援和国家队球员,导致大量国内球员长期坐冷板凳。这种状态不仅影响球员竞技状态,更可能阻碍其职业生涯发展。通过短时高强度的潜力赛,篮协希望为这些球员创造实战机会,维持比赛感觉。

争议焦点:鸡肋赛制难调动积极性
尽管理念良好,但现行赛制存在明显缺陷。首先,潜力赛积分仅在常规赛排名相同时发挥作用,而CBA各队实力差距明显,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其次,比赛缺乏实质性激励——既无积分奖励也无奖金机制,俱乐部和球员参与动力不足。更关键的是,在密集赛程下,球员为避免受伤可能选择应付了事,导致比赛沦为形式主义。

网友热议:改革需配套实质性措施
潜力赛方案早在官宣前就引发争议。媒体和球迷普遍认为,这种“碎片化”比赛难以真正提升球员能力,反而可能增加伤病风险。正式公布后,批评声音仍未平息,多数人认为赛事“办与不办区别不大”。有评论指出,若想盘活潜力赛,篮协需设置足够吸引力:如设立专项奖金、将表现与国家队选拔挂钩,或提供更多晋升通道。正如俗语所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有建立实质性激励机制,才能避免潜力赛沦为鸡肋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