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荔枝新闻)转自:荔枝新闻
一场标准的足球比赛,每支球队会有11名球员上场,而球迷则被誉为“第12人”。然而,在“苏超”联赛中,“第12人”的定义被一次次打破,它不再局限于球迷,而是拓展为每一个被足球吸引的人,每一个愿意为赛事驻足、付出的人。
从替补席上的凝神注视,到看台之上的声浪如潮;从赛事保障团队的精准协作,到啦啦队热情洋溢的表演——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苏超”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让足球从单纯的“赛场内的竞技”,演进成为“城市里的共生”,最终凝聚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苏超 12+”。
在“苏超”赛场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球迷——张帆。他背对球场,却喊出了“苏超”最燃的声浪。作为盐城N4A球迷会的领喊人,他用极具感染力的动作,带领球迷喊出震天的声浪,用整齐划一的动作、震彻全场的气势为家乡球队助威。
足球的魅力,就在于不论胜负,总有一群人陪在你身边。胜也爱你,败也陪你,这是对足球最真挚的告白。
35岁的绳晟,是苏州三家烧烤店的合伙人,也是宿迁队里年龄第二大的“老将”。他每周驱车五小时往返两地,累计行程近两万公里,只为等待一个为家乡队拼搏的机会。在“苏超”的草根江湖里,像绳晟这样怀揣梦想的业余球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生的赛场上,哪怕年岁加身,为热爱全力以赴的模样,就是最耀眼的勋章。
46岁的赵丽君,是“苏超”13支球队中唯一一位女队医。她每场必到,时刻准备着,却说自己是“最不想上场的人”。她的评判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球员能否上场,一旦球员受伤,她会第一时间奔上场。无论输赢,她都是和球队荣辱以共的那个人。
朱伍撒是淮安西游乐园的一名演员,每日扮演“猪八戒”。而在淮安队主场上,他凭借即兴又生动的表演点燃全场,成为最具人气的“天庭舞蹈班子首席”。他让球场变成了欢乐的“天庭盛会”,不经意间,也成为了淮安文旅的一张鲜活名片。
“苏超”不仅点燃了球员和球迷的热情,也点燃了众多草根小店的梦想。90后东哈烧烤老板娘张敬宇在常州队最后一个主场结束时泪洒现场:“‘苏超’是普通人的‘苏超’,东哈也是大家的东哈。”和东哈广告牌一起并肩而立的,还有一块卤菜店的广告牌。43岁的何小雷三年前在常州安了家,靠卖鸭头开了三家店。赞助“苏超”后,鲜卤店生意火爆,经常凌晨一点多就开始忙碌。
作为“苏超”赛场上的小微赞助商,他们用热爱助力赛事,也借赛事向城市表白。人群汇聚,灯光璀璨,新一轮“苏超”比赛即将拉开帷幕。球员绳晟仍在不懈努力,争取上场的机会;队医赵丽君随时待命,准备在下一秒出发;张帆的激情领喊声即将再次响起;朱伍撒的快乐舞步又将为观众带来欢乐与活力。而张敬宇正忙碌地为自家的烧烤店增添更多的美味,何小雷的卤味摊前依旧人潮涌动。
“苏超”是一封向所有人发出的邀请函,无数人的热情奔赴,汇聚成了“苏超 12+”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共同体。这一刻,足球是共通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书写“苏超”传奇的主角。共同的参与和期待,宛如点点星光汇聚,照亮足球的未来。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