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熊晓宇 长沙报道
当文物在绿茵场上“复活”,当湘剧高腔与足球欢呼同频共振,一场球赛的暖场,何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出圈”密码?11月14日,湘超联赛第十轮长沙主场迎战益阳,芙蓉区用一场贯穿古今的暖场演出,让历史“活”起来,让经典“燃”起来,在绿茵场上演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话。

你能想象吗?辛追夫人一家穿越两千年,走上湘超赛场。在得乐社、长沙歌舞剧院、湖南省歌舞剧院、湖南农业大学联袂呈现的古风情景剧《戏策湘超》中,“三湘第一美女”何晶晶与“辛追夫人”一家惊喜同台,从古代蹴鞠聊到现代足球,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剧中辛追之子利豨高声道出“征战四方,取得七胜二平的战果”时,看台上瞬间爆发出会心的笑声——这恰是对长沙队本赛季辉煌战绩的巧妙呼应。历史,原来可以这么“接梗”。


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为蓝本,古典舞《导引图》将2100多年前汉代先民的强身智慧“活化”于湘超赛场。数十名舞者以帛画为谱,用身体复现44个古代导引动作,时而如鸟展翅,时而如熊攀树,在刚柔流转间再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养生智慧。长沙歌舞剧院副院长、导演王蕾说:“这不仅是展示文物,更是让古老智慧与现代足球竞技隔空呼应,让观众感受到古今贯通的精气神。”
湘剧高腔《沁园春·长沙》则在绿茵场上掀起红色浪潮。湘剧演员曹威治以高腔唱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伴舞团队的长袖翻飞似湘江波涛,阵列变换如岳麓山峦,形成一幅流动的“活的”国画。正值该词创作百年,曹威治说:“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用湘剧唱响《沁园春·长沙》,意义非凡。词中的壮志豪情与赛场上的拼搏奋进浑然一体,是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
绿茵场上,静态的文物在律动中苏醒,经典的诗篇在创新中回响。传统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以创新之姿融入现代生活,为一场球赛预热,更回答了湖湘文脉如何在当代“动”起来、活起来、燃起来的命题。


火热赛场,万众瞩目,芙蓉盛景徐徐铺展。三千年长沙,城心芙蓉,既有马王堆的厚重、白果园的烟火,也跃动着现代街区的青春脉搏。此刻,贺龙体育中心的绿茵场被赋予新角色——它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成为城市形象的立体展演厅,一次面向公众的文化推介。

伴随着湘超长沙赛区主题曲《上场》的激昂节奏,一群青春身影奔跑入场。在《星城“上场”青春当“燃”》的表演中,他们用身体书写城市叙事:队形流动间,“湘江波涛”的柔美曲线徐徐展开,“长沙市花杜鹃”在绿茵场上灿然绽放,最终凝聚成象征足球与梦想的“巨型圆阵”。这群年轻人用人体阵列的艺术语言,完成了对长沙故事与运动魅力的动感诠释。

歌舞《芙蓉花开》以“花·城·人”为构思,铺展芙蓉盛景。女舞者身着花瓣造型服装,化身芙蓉花灵翩翩起舞,歌声穿越千年时空,勾勒出水墨潇湘的浪漫画卷。节目巧妙嵌入芙蓉区十大文化地标元素,通过舞蹈构图再现定王台书韵、化龙池夜影等历史场景。高潮时分,巨型湘绣卷轴自空中垂落,与导引术舞者形成动静相宜的立体画卷,千年文脉仿佛在这一刻被点亮,于当代舞台上绽放崭新华光。王蕾说:“这既是一封写给芙蓉大地的山水情书,更是一场激活城市记忆的文化盛宴。”
从西汉的导引智慧,到近代的红色诗篇,再到当下的青春律动与文旅画卷,芙蓉区借助40分钟的表演,将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和时代活力凝练呈现。它传递的不仅是一场演出的精彩,更是一个城区开放、自信、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整体形象。这不是简单的节目串联,而是一次文化的“再生”——让静态的历史“动”起来,让古老的艺术“年轻”起来,让地域的文化“走出去”。当观众沉浸于表演中,便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对长沙文脉与城市气质的深度“阅读”。
曾经,暖场表演只是热场的工具,几个歌舞、几轮互动,任务便告完成。而今天,当灯光亮起,湘超的绿茵场早已超越单纯的竞技范畴,更成为三湘四水文化力量的展演舞台。

从芙蓉区的古今对答,到三湘大地的非遗盛宴,暖场节目悄然完成从“暖场”到“主场”的身份转变,成为每座城市递给观众最生动的名片——在湘西赛区,整个赛场化身非遗嘉年华:文武茶灯、千年傩愿戏、蜡染、苗绣、苗医药等非遗荟萃,国家级非遗“破锋八刀”挥洒历史寒光,豪迈的苗鼓舞节奏铿锵,惊心动魄的“上刀梯、下火海”苗族绝技轮番上演;在张家界,国家级非遗茅古斯舞与电影《阿凡达》上演“跨次元”对话;岳阳在中场休息时推出融入巴陵戏元素的《岳州印记》,用现代音乐激活传统“活化石”;郴州则请来省昆剧团的专业演员,以《当湘超遇上湘昆》完成一次古典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这些扎根于土地的文化实践,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在于它们超越了简单的表演,成为可感、可触、可共鸣的“文化宣言”。当古老的呼吸与现代的奔跑在同一片绿茵场上交汇,芙蓉区与三湘兄弟一起,用这些精心编排的“好戏”,向所有人递出了一封文化请柬——它邀请我们思考:真正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回望辉煌的过去,更是敢于让深厚的底蕴,在今天的绿茵场、街头巷陌,以及年轻人的心中,开出这个时代最灿烂的花。
比赛会结束,胜负会淡去,但那些被“唤醒”的瞬间永远在场:是辛追穿越而来的那抹笑意,是导引术舞者舒展的臂弯,是湘剧高腔穿透夜空的回响,是芙蓉花在青春阵列中绽放的模样。文化不活在博物馆里,它活在每一次勇敢的“上场”中。这一夜,千年湖南,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