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部分大学生与家里的关系愈发疏远,这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抱怨,他们觉得孩子仿佛成了“白眼狼”。许多家长原本期待孩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后,能经常往家里打钱,即便做不到这点,至少在逢年过节走动时能带些礼物回来孝敬自己,也好在亲朋好友面前有炫耀的资本。
然而,为何现在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做这类事情了呢?原来,他们发现这样做常常费力不讨好,反而让自己心里更难受。
一盒“稻香村”高级点心,就揭开了部分父母认知层面的问题,也难怪孩子不爱带礼物了。
一些认知水平有限的父母,其实是这类问题的根源所在。就拿部分大学生来说,当他们带着贵重礼物回家时,家长的做法往往让他们感到失望。
有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过节时,她想给家里人带些礼物,这想法本是很平常的。
她精心挑选了当地特产——大名鼎鼎的稻香村糕点,若是正牌子,价格自然不菲,对于家里人而言,也算是很高级的糕点了。
女孩子生怕糕点在运输过程中弄坏,不敢选择邮寄,而是提着整整四大盒坐飞机回家,这已经是在她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极限了。从北京到广东,这么远的路程,她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到家之前,她先去了姑婆家,姑婆是个明事理的人,给了这个女孩子足够的情绪价值,还拿走了其中三盒。
可等她把剩下的一盒拿到家里后,父母的做法却让她十分伤心。原来,母亲趁她晚上睡觉的时候,直接把剩下的这盒糕点分给了一些没什么重要关系的人。
本来女孩子还打算把糕点继续孝敬自己的外公、外婆,结果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她觉得父母的这种做法完全是认知狭隘,而且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家里经济条件越不好,越爱装得无所谓,可事后又心疼不已,这种做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类家长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十分贫穷,可越是贫穷就越爱在特殊时刻打肿脸充胖子。但这和大学生的行为有任何必然的关联吗?大学生不应为家长这种已然过时的认知去承担后果。
寒门父母的软肋在于要强、好装面子,这种行为真的该适可而止了。
如果说以前在教育孩子且经济较为拮据,辛苦到恨不得将1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情况下,家长们节省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今孩子们已然大学毕业,有了稳定工作,到了能够为家里做贡献的时候,可若此时家长还不领情,这便确实是家长需要改进的问题了。
在教育这件事上,作为双方,不能总是只让学生去努力进步,而家长却停滞不前。就拿智能手机来说,现在有不少家长都拒绝去学习使用。
孩子因而觉得家长很无能,甚至极为恼火,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双方关系的不对等,往后想要继续长久维持这种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在应当进步的时候就不应固守以往的认知。孩子在学习成长,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自身也应当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相信若家长们能够给予孩子这些情绪价值,便会让大学生们对于回家这件事变得越发积极,日后也能够给家长们送上更多的礼物、表达更多的心意。
如此看来,一些家长便会明白,在孩子小时候对其好些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等到自己年老之时,这些大学生们才会懂得感恩回报。
大学毕业之后,教育便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已然到了进行一些全新改变的时候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