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台球人生:从少年到中年的击球轨迹【王左日记】

时间:2025-09-23 18:12:17 来源:王左中右 作者:王左中右

4月22日,阴。

下午两点,我从床上爬起。处理了一些琐碎的工作,大脑进行了一番毫无意义的运转后,便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就在我百无聊赖之际,晚八点,L的微信消息如及时雨般到来,邀请我一起去打台球。L是一位脱口秀演员,在不录节目的日子里,他成了全上海约我打球次数最多的男人。

几乎没有犹豫,我便决定出发。毕竟,台球于我而言,有着太多难以言说的情感。

我初次接触台球,是在小学时期。那时,镇上的娱乐活动并不多,无非就是游戏房和台球厅。游戏房里摆着红白机,插着魂斗罗、坦克大战、超级玛丽等经典游戏卡带。而台球厅里的台球桌,大多老旧不堪,总有一个桌腿需要用折叠的报纸来垫平。桌布粗糙,球在上面的阻尼感极强,一杆出去,母球在半程后便开始慵懒地滚动,失去了出杆时的迅疾与丝滑,最终戛然而止,不愿再多走一步,远远地停在目标位置之外。这情景,像极了一个人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

但即便如此,那时的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在我看来,那时打台球最帅的动作,莫过于背后架杆。

进入初中后,虽然也偶尔打过台球,但次数已经变得零星。后来,再频繁地打起台球,大概是在我30岁的时候。那时,我有两个臭味相投的好友,三人一到夜晚,便像幽灵一样穿梭在街头,不是喝酒就是打台球。然而,好景不长,两好友之间生了间隙,最终老死不相往来,三人组合也就此解散。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心态:不再对任何关系抱有恒定或长远的期待,随时准备着分离。

这次再捡起台球,已经是10年后的事情了。L成了主要组局人,局里有许多他的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半职业选手。这也给了我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从前打台球,我主要图个爽快。特别是大力果断出杆,目标球“括托”一声干脆利落地掉袋,那声音令人舒爽愉悦。至于站姿、架姿,则都是野路子,更别提什么高杆低杆了。不论高杆低杆,到我手里都是呲杆。但现在,我不仅学会了入位站姿、握杆拳姿,甚至开始尝试通过杆法和加塞来实现k球和走位。结果应了那句老话:真是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现在,打台球于我而言,已经从二维的平面游戏进化为三维的空间游戏,从简单的几何判断进化为复杂的物理计算,从纯粹的情绪游戏进化为需要深思熟虑的思维游戏,从短暂的多巴胺刺激进化为持久的内啡肽愉悦。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输多赢少。主因还是不擅长分离角的计算。虽然,我已经在努力擅长“分离”这件事本身了——无论是球桌上的分离角,还是人生中的分离时刻。

凌晨两点,我打道回府,心中却充满了对台球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