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强硬言论,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他明确表示,若俄罗斯在军事冲突中遭遇失败,将不排除对四个特定国家实施核打击的可能性,并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全球性灾难。
据国际媒体报道,梅德韦杰夫在阐述其观点时强调,核武器的存在本身即是对潜在侵略者的威慑。他指出:'当国家面临生存威胁时,任何战略选择都可能被提上日程。'尽管未明确指明具体国家名称,但结合当前地缘政治格局,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其言论指向与俄乌冲突存在关联的北约成员国。
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指出,此类核威慑言论的公开化,标志着大国博弈已进入高风险阶段。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对此回应称,'任何核武器使用都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精神',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值得关注的是,梅德韦杰夫的表态与俄罗斯最新修订的《核威慑领域国家政策基本原则》文件内容高度契合。该文件明确将'对俄及其盟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列为触发核反击的条件之一。
当前,全球核安全形势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全球现存核弹头数量仍超过1.2万枚,其中美俄两国占比超过90%。在此背景下,梅德韦杰夫的言论被解读为对西方国家持续军援乌克兰的直接警告。
国际关系学者普遍认为,尽管核战争爆发的实际概率较低,但此类言论的传播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已表示,将就相关言论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起紧急磋商。
截至发稿时,被指可能成为目标的国家尚未作出正式回应。分析人士建议,国际社会应通过外交渠道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误判导致不可控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