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发文称造车造芯倾尽家底:压力堪比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近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长文,首次公开披露小米在造车与造芯两大战略级业务上的投入规模。这位科技行业领军人物用'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的生动比喻,形象诠释了企业当前面临的资金与资源双重压力。

据雷军透露,小米自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已累计投入数百亿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工厂建设及供应链搭建。与此同时,小米自研芯片业务也进入关键攻坚阶段,仅2023年研发投入就突破50亿元。'这两个项目就像家里两个正在读大学的孩子,都需要持续且高额的学费投入',雷军在文中这样写道。
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同时布局智能电动汽车与半导体芯片两大资本密集型领域,这种'双线作战'模式在科技企业中极为罕见。数据显示,特斯拉造车累计投入超200亿美元,而华为海思芯片研发十年投入也达千亿级别,小米面临的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双线投入引发行业热议
某券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同时推进造车和造芯,相当于让企业同时参与两个烧钱速度堪比印钞机的赛道。这既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撑,更考验管理层的资源分配能力。'
对此,雷军在文中强调小米已做好长期投入准备:'虽然压力巨大,但这两个战略方向都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宁可承受短期阵痛,也要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
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北京工厂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30万辆。而在芯片领域,小米自研的澎湃C2影像芯片已实现量产,车载智能驾驶芯片也进入流片阶段。
科技巨头跨界造车新范式
随着华为、苹果等科技企业相继入局造车领域,小米的'双线作战'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样本。某汽车行业专家认为:'与传统车企相比,科技公司造车更注重智能化与生态整合,而自研芯片则是实现这种差异化的关键抓手。'
目前,小米汽车SU7系列已开启预售,据官方数据,首日预订量突破2万辆。与此同时,搭载小米自研芯片的智能手机也占据高端市场15%份额。这种'硬件+软件+服务'的全链路布局,正在重构智能出行产业的价值链条。
面对外界质疑,雷军在文末坚定表示:'从手机到汽车,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小米的每一次跨越都伴随着巨大争议。但历史证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