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三年后,是否真的悄然退场?这一疑问在公众心中萦绕已久。实际上,新冠病毒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新冠病毒真的消失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认为新冠的反复感染是毒株变异的结果,如早期德尔塔变异为奥密克戎后感染人数激增。然而,近年来新冠的卷土重来,更多是由于群体免疫屏障的作用。人们感染后产生抗体,获得免疫保护,再次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病毒消失的错觉。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洋解释称,新冠病毒并未消失,只是随着许多人产生抗体,病毒传播链条被切断,短期内难以形成大规模传染。今年5-6月,新冠感染人数出现小高峰,这主要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许多人上次感染至今已超过半年,抗体免疫功能减弱;二是病毒进化出新的流行株,突破免疫防线的能力增强,加之天气变化和人员密集场所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不过,新毒株传染性强但致病性弱,大家无需过度恐慌。
二、新冠病毒的三大结局已成定局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过去两年多全球有1300万人因新冠疫情死亡,疫情成为许多地区的重大死亡原因,全球预期寿命甚至跌至2012年水平。回顾疫情以来的病毒演变,新冠病毒正沿着三个主要方向发展,我们仍需保持警惕。
1、长期共存
疫情从未完全消失,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冒头。尽管有疫苗预防,但病毒变异速度太快,疫苗防御力逐渐减弱。目前医疗技术尚无法消灭病毒,因此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存已成定局。
2、周期性衰减
病毒虽在异变,但其毒力已出现周期性衰减。新毒株在免疫逃逸性方面有所强化,但重复感染率降低,人体感染后致病反应也越来越轻。
3、季节性流行
如今,新冠已成为季节性流行病,主要在冬夏两季高发,症状与流感越来越相似。尽管感染后症状较轻,但6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及免疫力较差群体仍需特别注意。疫苗是预防病毒的有效手段,可按需求接种加强针。此外,日常需注意膳食营养、劳逸结合和作息规律,保持健康体魄是抵御疾病的重要基础。
三、四大奇怪现象:疫情留下的特殊印记
尽管新冠威力大减,但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影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奇怪现象已成为新常态。
1、摘不掉的口罩
疫情期间口罩供不应求,如今虽无需抢购,但戴口罩已成为一种自觉。在人流量大的空间或雾霾天气下,口罩成为人们的标配,甚至成为一种潜意识的防护习惯。这种卫生防护意识将长期持续。
2、养生热兴起
新冠后,人们对健康的态度越来越重视,甚至演变成一种健康焦虑。为了改善身体健康,人们在健身、养生课、保健调理和瑜伽冥想等方面的消费增多,愿意为追求健康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
3、药店越开越多
疫情期间,退烧药、消炎药、感冒药一度紧俏。随着病毒浪潮褪去,药品需求下降,但药店却如雨后春笋般增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药店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4、消费观念转变
疫情后,经济大环境下行,人们收入受到影响,消费降级现象显化。消费观念从及时行乐转变为理性消费和谨慎储蓄,性价比成为消费者购物时的关注重点。这也倒逼市场推出更多平价商品和打折促销活动。
疫情浪潮褪去后,社会变化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我们需不断适应新常态,迎接生活的挑战,才能朝着更好更健康的自己迈进。
参考资料:
[1]《为何近期又出现新冠小高峰?钟南山:新冠病毒致病性弱了很多!》.健康时报.2025-06-13.
[2]《症状和流感相似?这种病毒来势汹汹,全人群普遍易感!》 .科普中国.2024-12-29.
[3]《“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专业解答来了》.人民日报.2022-12-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