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江苏有线跨界新能源:从有线电视到充电站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5-09-26 20:11:18 来源:叮当当科技 作者:叮当当科技

十几年前,安装有线电视还是家庭富裕的象征,电视柜上那个大机顶盒和频繁按动的遥控器,是许多家庭的共同记忆。那时,江苏有线作为“收视大户”,凭借收视费业务过得风生水起。

然而,时过境迁,风向已变。

从2020年到2024年,江苏的有线电视用户数量骤减390万户。年轻人对电视的兴趣日益淡薄,更别提购买机顶盒了。对江苏有线而言,这无疑像是地基塌了一角。



更令人担忧的是,自2017年起,江苏有线的有线电视收入便一路下滑。曾经年收入高达34亿的业务,到2024年已缩水至21.85亿,且七年未见反弹。尽管公司每年营收看似稳定,但利润主要依赖政府补贴,主业实际上早已陷入亏损。

实际上,从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江苏有线的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公司已靠着“打点滴”的方式维持了五年半。



面对电视市场的萎缩,江苏有线终于坐不住了。今年9月19日,该公司与常州市政府签署了一份协议,决定共同进军新能源领域,建设充电站。

这次,他们瞄准的不是普通的路边充电桩,而是更高级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这种充电站集发电(光伏)、储能、充电于一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此,江苏有线与常高新集团、常州新能源集团、苏文电能组成了“新能源天团”,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江苏有线持股51%,成为控股方;其他三家合计持股49%。他们计划在三年内建设40座这样的充电站。

这个决定看似明智。常州本身就是新能源产业的重镇,电池、光伏等产业一应俱全;苏文电能在电站建设方面也拥有丰富经验;再加上政策的风口——2024年江苏省委明确支持常州发展“光储充”产业,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毕竟,江苏有线是电视行业的老牌企业,擅长信息系统和收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但真正让他们去建电站、管电池、调电网,难度确实不小。

投资人张明指出,广电系统的人擅长数据分析、用户管理等“软技能”,但在电池衰减控制、电网协同等“硬核技术”方面,江苏有线则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江苏有线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46%,在新能源领域属于“技术新手”,很难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而且,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自2022年起,已有108家上市公司涌入这个赛道,但到2025年已有20家退出。例如亿晶光电,因技术跟不上节奏,2024年就亏损了20.9亿。

江苏有线跨界进入新能源领域,不仅要面对“老玩家”们的围攻,还要补技术、烧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江苏有线也找到了自己的应对策略——利用1141.3万用户的“老底子”资源。



今年上半年,江苏有线在苏州试点推出了“宽带+充电”套餐。简单来说,用户每月交24元原本只能看电视的费用,现在还可以顺带成为充电站会员。结果首月,这一举措就让用户流失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

这就是“用老用户撬新市场”的策略。江苏有线并没有完全砍掉旧业务,而是用它来带动新业务的发展。

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建充电站是重资产活动,每一座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江苏有线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32.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6.7%。想靠40座电站回血,回本周期可能要8年起步。

目前市场仍在观望。到今年9月22日,江苏有线的股价为3.21元,比2022年最高点下跌了42%。投资人关心的不是公司会不会讲故事,而是它能不能把40座电站真正建起来、运营起来并赚到钱。

这场转型,说白了就是“用渠道优势换技术时间”。如果江苏有线能靠老用户、政策资源、合作伙伴撑过最难的三年,或许真能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

但这根撬动新业务的“老杠杆”,到底够不够硬,就要看它接下来如何真金白银地投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