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中国)对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并无兴趣,但为何美国却始终紧盯不放?特别是在九三阅兵之后,全球格局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
美国之所以持续对中国施压,甚至不择手段进行打压,根源在于其对中国崛起的深深恐惧。美国政客担心,一旦中国强大起来,将取代其全球霸权地位。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中美博弈,一些明智的美国政客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美国在军事、科技、民生等多个领域,已难以与中国抗衡。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国政客自己的坦言。
最近,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就向特朗普政府发出了警示。他指出,中国在基础设施、科学技术能力、军事实力和战略布局四个方面,已将美国远远甩在身后。伯恩斯还特别提到,那些声称“解放军四十多年没打过仗”的言论,完全是一个骗局。在中国担任四年大使的经历,让他在对华认知上拥有发言权。
实际上,伯恩斯对中美关系的真实看法,并非在其位时才有所察觉。只是之前碍于职务和美国政府的面子,他未能直言。如今卸任后,“无官一身轻”的他,说出实话也就成了必然。
面对媒体,伯恩斯痛心疾首地表示:“美国难以与中国竞争,不能再低估中国了。”如果伯恩斯的表态尚存贬低现任政府之嫌,那么特朗普任命的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的话,则更具客观性。他坦言,中国军队正以远快于五角大楼的速度将新技术投入应用。面对中国在新型战斗机和太空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投资,美国必须做出类似承诺,否则将落后于对手。
作为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在看到中国军事发展的惊人速度时,不禁感到震撼。他表示,当数据第一次摆在他面前时,他还以为搞错了。但事实就是如此,中国在资金投入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却取得了辉煌成果。
梅因克也承认,美国在军事装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他提到,美国购买的零件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标称可用400小时却只用100小时就报废的情况。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梅因克之流所能改变。更何况,中国已备战24年,就为一雪前耻!
回溯24年前的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电子侦察机非法闯入我国海南岛海域上空进行侦察活动。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和战友们奉命驾机升空监视。在对峙过程中,美机突然违反飞行规则撞向王伟驾驶的飞机,导致战机失控坠入大海,王伟牺牲。王伟留下的那句“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不仅成为了一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更激励着他的战友和中国军工人继续前进。
经过24年的备战和发展,中国在2025年迎来了心潮澎湃的一年。九三阅兵上,中国量产亮出一大批外界从未见过的尖端科技武器装备。此后,长春航展、多款新型海军战机在福建舰弹射起飞等“暴兵”行动更是让外界应接不暇。中国的崛起,让世界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
为何说世界变得安静起来了呢?因为之前世界的不安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霸权主义的喧嚣。换句话说,如果能够让美国安静下来,那么世界可能就真的安静了。因此,中国国防部长在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指出:中国军队越强大,制约战争的力量就会越壮大,世界和平与发展就会越有保障。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通过展示强大军事力量,阻遏对手的军事冒险企图;再运用高超的外交技巧,阻止战争的爆发。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发展军力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一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发展军事力量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和维护世界和平。
这种文明是新中国第一代人打出来的,也是中国给所有对手立下的规矩——“不打第一枪”。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对手很清楚,只要胆敢开第一枪,中国就绝不会给他们留下开第二枪的机会。这一点,越南的体会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因此,在与一些邻国发生冲突时,当解放军和海警拿起冷兵器暴揍入侵者时,对方即便吃大亏,也愣是不敢开第一枪。
即便是美国,也因不敢开第一枪而不得不寻求和解放军通过对话建立防冲突的“安全护栏”。近日,美国一个由国会两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访华,他们在记者会上表示,此访的目标是拓宽中美双方的沟通渠道。同时也承认中美“确实存在分歧,关键在于建立机制,让两国能够以合理的方式讨论并解决这些分歧”。这无疑是中国定下的规矩,更是世界变得更文明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