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朝鲜外务相崔善姬开启访华行程,乘机离开平壤后顺利抵达北京,预计停留至30日。此次访问是自2018年12月以来,朝鲜外务相首次单独访华,旨在落实本月4日中朝领导人会谈共识,全面推进双方高层交流与战略协作。
崔善姬本月上旬曾随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访华,这是金正恩时隔约六年半再度访华。加上此次随行,崔善姬本月已是第二次到访中国。自2022年6月出任外务相以来,她曾单独访问俄罗斯,但此次单独访华尚属首次。
延伸阅读:朝鲜代表团时隔7年亮相联合国大会
据朝中社9月26日报道,以朝鲜外务省副相金仙景为团长的朝鲜代表团已前往美国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韩联社同日报道称,代表团于当地时间25日晚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总统李在明刚刚结束本届联合国大会的访问行程回国。
这是朝鲜高级官员时隔7年首次亮相联合国大会,也是2018年后首次有除常驻联合国代表之外的朝鲜高官踏上美国领土。
金正恩与特朗普的“互动”历史
2018年6月12日,金正恩与特朗普在新加坡嘉佩乐酒店举行首次会晤,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据官方消息,金仙景将于当地时间9月29日在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的最后一天发表演讲,这也是朝鲜代表7年来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金仙景是一位职业外交官,2010年被任命为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2012年调任驻塞尔维亚大使,此后长期负责朝鲜对欧洲外交事务。2017年,他出任朝鲜外务省欧洲局局长。彼时,朝鲜半岛局势紧张,金仙景在特殊时期受命访问瑞典、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国,和各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及学界、媒体界人士交流,出席“半官半民”会议,陈述“朝鲜拥有核武器的必然性”。
李在明提出“END倡议”:交流、关系正常化、无核化
9月23日,在金正恩再次重申朝鲜不会放弃核武器之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联合国大会演讲中提出全新的“END倡议”:交流(Exchange)、关系正常化(Normalization)、无核化(Denuclearization)。新倡议中虽然仍有无核化内容,但李在明强调三者同步展开,事实上放弃了将无核化作为关系正常化前提的原则。
李在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朝鲜已经拥有足以保卫自己的核武器,而对韩国来说,“问题在于,我们是继续徒劳地尝试实现最终目标(无核化),还是制定更现实的目标并实现其中的一些目标”。
然而,李在明的新政已在韩国引发轩然大波。韩联社指出,韩国新政府不再坚持围绕无核化开展对话接触,甚至愿意“同步推动”关系正常化,这让人们担忧韩国会“事实上承认朝鲜有核”。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和统一部长郑东泳对政策细节给出不同的解读,也显示出李在明团队内部对于到底如何面对“有核朝鲜”,尚有很大分歧。
美韩智库:无核化与统一政策或需调整
多位韩美分析人士指出,李在明之所以在无核化这个韩国政府的关键、原则性问题上转变立场,是因为韩国新政府最初的缓和局势政策并未得到朝鲜方面的认可。金正恩在最新讲话中提到韩美仍在进行联合军演、仍在重复“无核化”要求,“我们看腻了大韩民国历届执政者追求的是什么”。
美国知名涉朝智库“史汀生中心”9月22日发布最新分析文章指出,无核化和统一问题已经成为半岛和平进程的主要挑战,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可能需要放弃长期以来阻碍谈判的无核化和统一政策”。
此外,从军事角度看,2022年以来,朝鲜借助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核武库倍增”计划,并在固体燃料火箭、导弹发射车、海基发射平台等领域取得新研发成果,其目的是提升核武器的生存能力。韩美智库多认为,美军“一次打击”已无法彻底摧毁朝鲜的核能力。这意味着一种“有效威慑”。
在此背景下,李在明和郑东泳都提到,韩方分析认为朝鲜如今每年可以新生产15至20枚核武器,有超2000公斤高浓缩铀库存;与其继续对抗,让朝鲜生产更多核武器,不如追求缓和局势、冻结生产。
不过,对于李在明的“改口”,朝鲜、美国都保持了微妙的“无视”。“李在明公开表示可以接受‘核冻结’,是积极的举措,但特朗普最终会同意什么,谁也说不准。”曾参与六方会谈工作并多次访问朝鲜的美国朝鲜问题专家马克·巴里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朝鲜的核地位,或许是目前缓解东北亚紧张局势的唯一途径,问题在于特朗普可能对此感到不舒服,因为这意味着他承认自己在上一个任期的对朝政策需要改变。”巴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