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当马三立先生上世纪50年代在相声中调侃'卖挂票'的演出盛况时,或许未曾想到这一幽默桥段会在湖南'湘超'足球联赛现场真实上演。9月21日,永州足协针对球迷爬树观赛现象发布《'树上挂票'使用指南》,明确规定每棵树限载3人、单人体重不超160斤、树干直径需超50厘米,这份充满喜感的公告迅速引发网络热议。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体育场设计容量难以满足汹涌的观赛热情,导致部分球迷选择'另辟蹊径'。尽管永州足协发布的指南旨在保障安全,但相关部门仍持续劝阻此类行为,毕竟在树枝上观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一特殊现象既彰显了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也暴露出部分地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类似'硬件尴尬'并非个例。今年早些时候,某省城市足球联赛就遭遇体育场顶棚照明系统老化问题,直播画面出现光影交错现象,严重影响赛事专业性和观赛体验。当地体育部门迅速启动设备升级,通过调试优化恢复了转播质量。这两个案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展现应急补救效率,后者暴露设施滞后短板,共同指向'超'字头联赛亟待补齐的硬件缺口。
'苏超联赛最大的意义是让普通人爱上体育',资深球迷李先生的感慨道出群众体育赛事的核心价值。这类网红赛事不仅带动地方文旅发展、点燃全民运动热情,更成为倒逼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升级的重要推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江苏依托'苏超'联赛已完成12座体育场馆的智能化改造,涵盖座椅更新、照明系统升级和观赛动线优化;泰州、扬州等地还开通'苏超专线'公交,将'便捷观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直接决定着群众运动热情的承接能力。'超'字头联赛的走红,既是群众体育意识觉醒的直观体现,也为设施建设提供了明确的需求导向。'卖挂票'现象虽可作为体育热度的生动注脚,但绝不能成为常态,而应转化为推动设施升级的契机。未来,若能通过市场需求激活场馆使用效能,将闲置体育设施改造为'城市活力中心',定能让'体育热'持续升温,使民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原标题:《微言 | 球迷爬树看'湘超','挂票'不是笑点是考点!》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布米